时隔数年重访俄罗斯,感到变化真不小。
莫斯科国际机场,位于莫斯科西北角,原是一片森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为艰苦的岁月里,英雄的苏联红军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誓死保卫莫斯科,用鲜血和生命抵挡了德国法西斯的锐利进攻,打破了敌人速占莫斯科的企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写下了不朽篇章。我在俄工作期间,机场高速路的两侧还是宁静的田野和森林。现在变成了莫斯科的消费中心之一。世界商海的巨无霸,例如麦得隆、宜家、欧尚等纷纷在此落户。明亮宽畅的商场,超容量的停车场,人们推着满载货物的小车,你来我往、熙熙嚷嚷、热闹非凡。二战的痕迹已荡然无存,只有依然屹立在路旁的纪念碑还在提醒着人们,在这里曾发生过震惊世界的激战。
站在莫斯科的制高点,即位于麻雀山(原名列宁山)的观景台,莫斯科市容一览无余。曾让一代人骄傲无比的七座斯大林时代的代表性建筑,类似莫斯科大学式的尖顶建筑,已经淹没在现代风格的楼群里。只有逶迤曲折的莫斯科河见证着历史的苍桑,诉说着时代的变迁。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议会大厦,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非常夺目。据了解,这是中国公司承建的。我为中国建筑业进入挑剔的俄罗斯市场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莫斯科的交通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原本只有内环和外环两条主干道。近几年位于两环之间的三环已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交通的压力。莫斯科的地铁世界闻名,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尤其在漫长的冰天雪地的冬天里,地铁的运输量占到60—70%。随着住宅区不断开拓外延,地铁也在不断延伸。近期新建投入使用的俯首山站(胜利广场)博得人们广泛的赞誉。地面与站台的垂直距离为100米,自动电梯的长度为130米。在站口往下看,一眼望不到头,上下两条巨龙般的电梯,人头攒动,川流不息,蔚为壮观。
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圣彼得堡,号称北方威尼斯,近百条河流纵横交错。其中以涅瓦河最大、最宽,主要建筑物都位于河的两岸,其中包括昔日的皇家禁苑冬宫。冬宫早已改为博物馆,称艾尔米塔日博物馆,是世界最有名的博物馆之一,能与美国的大都会、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相媲美。圣彼得堡三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俄罗斯从落后的农奴制发展为沙俄帝国,见证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消亡,也见证了新俄罗斯从经济潇条、百业待兴的极其艰难的困境到今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访俄时正值白夜节,子夜十二点以后晚霞依然楚楚动人,美丽诱人。在这白夜里,圣彼得堡市民,尤其是青年人,几乎倾城而动,潮水般涌向涅瓦河畔的冬宫广场。广场的一角,舞台演出如火如荼。高亢激昂的乐曲,犹如强大的磁铁,吸引四面八方的音乐爱好者。不少青年人手拿着啤酒瓶,或唱、或喊、或舞,沉醉在欢乐的海洋里。
三百年前的俄罗斯,虽不能说荒芜,但沉重的农奴制铁链不仅锁住俄罗斯人的手脚,还锁住了俄罗斯人的心灵。彼得大帝的开放和改革,就像一把火,点燃了俄罗斯人民的激情,俄罗斯人民的智慧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从自然科学到人文领域,诸如物理、化学、诗歌、小说、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等等,人才辈出,成绩斐然,从罗蒙诺索夫到门捷列夫,从普希金、托尔斯泰到柴柯夫斯基,一代又一代的精英创造了传世巨著,一个又一个站上了世界的制高点。三百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并不很长,而俄罗斯人民的光辉业绩却永垂史册。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和发自肺俯的赞叹。
普京总统执政的短短几年,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过去各种党派和势力你死我活的争斗局面,在“主权民主”的理念下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随着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飙升,俄罗斯经济也得到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显著提高。随着国力的增强,俄罗斯大力发展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军工,大大提升了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今天一个崭新的俄罗斯正唤发着青春的活力,重现过去的雄风,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俄罗斯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俄罗斯人民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作者:崔念强 和平里站退休干部)
上一篇: 参观“李叔同(弘一法师)博物馆”二题 |
下一篇: 良心的挣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