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离退休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局
深切怀念张亦桦同志
发布时间:2008-04-02 14:51 来源: 编辑:离退休干部局
信息来源: 2008-04-02

    2008年元月22日早晨,电话传来噩耗:“张亦桦同志于19日凌晨四时走了。”闻讯后,令我们十分悲痛。我们虽然都已处耄耋之年,高龄老人何时走都属“寿终正寝”,欲哭无泪。但我们老俩口曾约定去看她尚未成行,张老便仙逝了,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不禁悲伤,化作思念的哀叹。
    张老逝世前,我们曾通过一次电话,想到此略感宽慰。那次通话前,先问询了张老的家人,得知上午10点以后通话为宜。于是便遵嘱于2007年12月31日上午10点30分许接通了电话。我们向张大姐拜年并祝她早日康复。电话中我们还告诉她,大家都很想念她,10月16日外联局老干部联谊会举办联欢茶话会庆祝联谊会成立10周年时,会上会下都念念不忘张会长多年来对联谊会的操劳和贡献。张大姐谦虚地说:“都是应该的。”我们不忍让她手举话筒时间太长,随即表示,想去看望她见面再接着谈。
    去年夏天得知张大姐住院的消息后就想前去看望。张大姐不止一次地回说:“现在没有力气,不要来,等我好些再说吧。”这次通话感到张老的语音有些吃力,但我们说去看她,她没有婉拒的表示。询问病情时,不论是她的家人还是张大姐自己,回答都直言:“感觉不好。”但万万没有想到张大姐会走得这么快,电话中没有讲完的话,再没有机会说了。老大姐,“您真不想听我们继续说下去了吗?”
    可亲可敬的张大姐,从会长岗位上退下来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几天安度晚年的岁月,就这么快地离开了我们,让我们如何不感到惆怅。从东四三条十四号四合院的老文联局时期起,我们就一起共事,数十年的情谊是永远不会淡忘的。老大姐的正直、纯朴、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远的暂且不说,张老离休后促成的大事中至少有两件是值得认真标榜的。头件大事就是促成了外联局老干部联谊会的成立。
张老任会长以来,始终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为联谊会操劳,一方面以身作则,事必躬亲,一方面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地配合全国性的大事开展活动。诸如配合香港回归、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神州飞船上天等重大事件举办的庆祝活动,哪一件大事不饱含着张老的汗水。七八十岁高龄又有多种老年病缠身的张大姐却能常年精神抖擞地老有所为,总想为大家多办些事。而且,工作抓得既细,准备得又充分,每年联谊会举办的春节团拜会都是张会长亲自组织和主持,会上讲话很少拿稿。利用团拜会谈一年来的大事小情,一二三四条理清晰,再加上几个“还有”,不论是该“烧香”感谢的,还是该表扬鼓励的,补充得面面俱到。总之,张老年复一年的操劳,关系理得顺,基础打得牢,无人不佩服。
最值得提的,是联谊会成立十年来的工作大大促进了离退休人员与“娘家”之间的关系。联谊会成了离退休同志关心了解对外文化交流情况的平台,从而,从中得到诸多鼓舞和温暖。我们在《老干部之友》上发表的《新春最好的礼物》、《春节联欢的鼓舞》等文章中说的都是心里话。每年春节联欢会上外联局长介绍的成就和展望,都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和欣慰。
    第二件大事是成功地编辑出版了记录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50年长达70多万字的《金桥新篇》。该书的编辑出版,正如孙家正部长写的《序》中所说:“离退休老同志们,怀着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依然执著的热爱、忠诚与追求,在建国50周年之际和新旧世纪交替之时,发起了“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50年纪事”征文,以回顾和讴歌这一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并借此总结历史,展望未来。”“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文学著作。”
    我们称张亦桦同志叫“张大姐”,不只是因为她比我们年长十几岁,也不仅仅是因为有相处多年的情谊,而是她作为老党员在党性修养方面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热心联谊会的工作,更认真地对待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工作,理论学习一丝不苟,只要健康允许,工作能分身,她准参加。学习组的同志有时会上会下说起社会上流传的一些腐败事例,滔滔不绝,包括后来证实确有其事的实例,只要不是正道传达的,张大姐从不人云亦云地随声附和。不论大事小事,张老有意见总是正面提出,从不随便抱怨。如果用一句话表达她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张老始终要求自己的言行与中央保持一致。
    张大姐对同志热情、亲切是人所共知的,在日常生活上也确像老大姐一样地关心同志。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因多年不在国内,初去文化部新址不知怎么走合适,张大姐就不止一次地耐心关照,连出哪个地铁口有滚梯都专门打电话告诉我们,实在难能可贵。更有意思的是,多年来,张大姐在担任联谊会会长期间,几乎是每次联欢或庆祝活动都要我们出节目,或唱歌或朗诵,事后还多有鼓励。
    2005年7月,张亦桦同志被评为文化部优秀党员,获奖金1000元。她为此特叮嘱家人,日后将1000元奖金捐献给党组织。张亦桦同志逝世后,她的家属已将奖金上交给离退休干部局党委。她的这种胸襟和情怀真令人敬佩。
    从老文联局相认相识相知至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冷暖岁月,确有说不完的话想与老大姐在安度晚年时促膝畅叙。庆祝联谊会成立10周年茶话会老大姐卧病在床没能出席,就连那次会上我们表演的《10年一庆的插曲》都想和老大姐说说,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不禁悲从中来。安息吧,张亦桦同志。

(作者:刘云翔 夏明箴   车公庄站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