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离退休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局
乾隆传奇
发布时间:2008-07-04 15:51 来源: 编辑:离退休干部局
信息来源: 2008-07-04


    从古都西安沿312国道西行约70公里,北高南低的梁山,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它有三个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其它二峰较低,东西对峙。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一位年轻女性,北峰为头,南二峰酷似女人两个隆起之乳。这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之称的乾陵所在地,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
    文献记载,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六月即皇帝位。关于陵墓的选址,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
    唐高宗李治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一日,二人见梁山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一致认为梁山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高宗颁旨,确定梁山为陵址。墓址选好后,如何定名,群臣争论不休。长孙无忌奏曰:“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长安是陛下今世帝都,梁山自然为陛下万年寿域的天堂帝都。人间、天堂,天地合一,乾坤相合,主定陛下永世为帝王。依臣之见,就定名为乾陵吧。”高宗闻后十分高兴,遂定名为“乾陵”。据记载,当时修建乾陵动用兵士和民工20余万人,在梁山主峰山腰凿洞修建地下玄宫。
    公元683年高宗在洛阳驾崩,武则天遵照高宗“得还长安”的遗愿,将李治遗体从洛阳运回长安,但乾陵尚未造好。经过三百多天的紧张突击施工,乾陵主要工程基本竣工。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安葬李治于乾陵。埋葬高宗后,乾陵营建工程继续进行。公元705年,中宗李显恢复帝位,同年11月,武则天驾崩于洛阳上阳宫,终年82岁。次年,中宗皇帝护卫武则天灵柩从东都洛阳还西京长安,中宗为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力排众议,命人挖开乾陵,启开墓门,于神龙2年5月将武则天与李治合葬于乾陵。合葬后,唐中宗、睿宗皇帝,又先后将二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17人陪葬乾陵。因此,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李治、武则天、中宗至睿宗几个皇帝,历时长达57年。
    历朝历代的帝王古墓,大多被贪心的盗墓贼盗掘,当考古工作者打开墓道时,墓主人的陪葬早已荡然无存,甚至连骸骨都难有遗存。盗挖古墓的历史,自古有之。多少年来,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清代康熙、乾隆等人的陵墓先后被盗掘。唐太宗李世民吸取“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建造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建陵于山石中,以坚固山石防盗墓之贼。修建乾陵的君王,继承了李世民“因山为陵”的葬制。
    建造乾陵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
    乾陵,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陵园“周八十里”,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神道两侧,有狄仁杰等60个朝臣雕像。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
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文物工作者推算,乾陵文物最少有五百吨。如此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样,吸引着无数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农民起义军领袖。此陵虽经1200多年磨难,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如故,没有一丝被盗掘的痕迹。为什么单单乾陵可以独善其身?这事还得从乾陵几次被盗掘的传说说起。
    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没消停过。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他率领大军攻进长安后,听人说唐陵中最富有的是乾陵,墓中有数不尽的宝藏。在梁山西侧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而那些碎石可能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黄巢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他断定梁山西侧就是乾陵的入口,调动40万士兵在梁山西侧开始大规模挖掘。黄巢手下的士兵,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梁山一大片山体铲下来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
    唐王朝乾陵的修墓者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300多米远的地方,以迷惑盗墓者。也就是说,黄巢挖错了方向。就在黄巢几十万人马日夜挖坟掘墓未果之时,唐王朝的平叛大军已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几乎挖掉了半个山,但仍然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劳而无功,在唐朝大军的追剿下,他不得不空手而逃。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盗挖乾陵之前,他已经挖掘了包括唐太宗的昭陵等17座唐代皇陵,次次得手,所得奇珍异宝无数。温韬是个非常贪婪的人,他的罪恶之手又伸向了乾陵。
    温韬兴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据传说,温韬带着人马上山之时,忽然彤云密布,霎时电闪雷鸣,狂风挟着暴雨从天而来。风助雨势,雨借风威,在昏天黑地和瓢泼大雨中,温韬的大队人马挣扎多时,无法施工,只好狼狈而归。如此这般,三次上山,上山时均遭风雨大作,待人马撤下山来,天气立即转晴。这是老天爷与他作对还是武则天显了灵呢?温韬实在想不明白。他越想越害怕,担心遭到更严重的报应,遂绝了挖掘乾陵的念头。乾陵至此逃过第二劫。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主谋就是冯玉祥的部下、民国时期的国民党二星上将孙连仲。他带领部下,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营扎寨,以“军事演习”为幌子,用炸药炸开墓道的三层竖立石条,正准备进入时,突然石缝中一股黑烟腾空而起,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顿时走石飞沙,日月无光,一阵狂风呼啸而来。7个山西籍、12个河南籍的士兵被狂风卷入空中转了几个圈,然后被抛在十公里外的荒野中,一个个口吐鲜血,气绝身亡。据说孙将军的一个团生还者寥寥。孙连仲见此情景,大惊失色,以为是则天女皇显灵,连忙请算命先生卜卦。算命先生补了一挂,卜辞是:“主大凶”。孙连仲不敢怠慢,忙令手下置办果盘,又买了几个陕西的名吃“肉夹馍”,在乾陵前祭奠一番之后,急忙收兵西安,不敢造次。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最后一劫。
    乾陵之所以未被盗掘,不是什么老天保佑,也不是武则天显圣,那是因为该陵建造者匠心独具,使乾陵十分结实、牢固。
    乾陵地宫选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之铁汁灌注,使石条熔为一体。《旧唐书·严善思传》如是记载:“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作者:孙进舟  和平里站退休干部)

上一篇: 话说法语
下一篇: 忆章金树同志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