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离退休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局
文化交流(2009年第二期)
发布时间:2009-06-25 16:01 来源: 编辑:离退休干部局
信息来源: 2009-06-25

漫议中国与巴基斯坦文化交流
易 如 成

  最近我在浏览网上消息时,无意中看到一网站的民意测验,问“你最喜欢哪个国家?”,得到的答案名列第一的是巴基斯坦,这已是近年来该网站第二次举办类似的网上调查,两次网上调查的结果都相同。许多网民对巴基斯坦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本国储备的所有战备帐篷迅速运抵我国救济地震受灾民众的举动,非常感人。我完全同意和支持网民朋友对巴基斯坦的评价和看法。我在驻外使馆文化处工作最后一站是巴基斯坦,1998年下半年,我从那里离任回国后便退休了。从那以后我虽然没参与任何公务来往活动,但中巴全天候友谊的理念已根植在我心中,因此,中巴文化交流与发展也就成为我关心的重要事情,为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中巴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谨提出个人的以下见解:

 

中巴友好往来的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在古代,两国的经济文化往来十分频繁。早在公元一二世纪,中国的丝绸、茶叶就沿着古丝绸之路进入巴基斯坦北部,再从这里转运到西方,以换取黄金、象牙、香料和珠宝。公元4世纪著名旅行家僧人法显和公元7世纪中国唐朝高僧玄奘都曾先后到过巴基斯坦从事佛事活动。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30多公里处的塔克希拉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玄奘西行取经时,曾在此居住过,并从事佛事活动,至今那里还遗留着当年玄奘的讲经台,距今已有1400多年,它有力地说明了中巴两国的文化交往之久远。本人在巴基斯坦工作期间,每当与巴基斯坦朋友说起两国文化交往时,自然而然就提到法显、玄奘,提到塔克希拉。

  在古代,尽管交通条件很不方便,但两国频繁的经济、文化的往来促进了两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近代,中巴两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两国的往来受到了制约。近半个世纪以来,主要是在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两国的文化交流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展。


两国建交后的文化交流

  两国正式签订文化交流协定是1965年3月,但两国的文化交流在此之前就一直在进行着,现列举一些较大的交往团组,如早在1956年,巴基斯坦的足球队就访问了我国广州、上海和北京。1964年,中国民族艺术团访问了巴基斯坦,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张均还在访问期间学习了巴基斯坦的“卡塔克舞”。1964年中国的一支篮球队访问巴基斯坦拉合尔时受到该市20万市民的热烈欢迎。1965年巴基斯坦民间舞蹈团访问中国。1966年巴基斯坦文化艺术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即使是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我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几乎瘫痪,但与巴基斯坦仍保持着正常的文化交往。文革爆发后,主管对外文化交流的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已被撤销,那时有少量与国外文化往来由外交部新闻司管理。此时本人被调入外交部新闻司从事这项工作,我亲自见证和经办我国与巴基斯坦的文化交流事项。在中巴两国于1965年3月签订文化协定的同时还签订了第一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此后每两三年便续签下一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但在文革期间没能签订书面的计划,但那时采用双方官员会面,达成口头协议来实施两国的年度文化交流项目,这在当时来说是很特殊的,也只是我国与巴基斯坦这样的友好国家才会有这样特殊的交流。文革结束后中巴两国继续签订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至今两国已签订了10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其实两国的文化交流不只是局限于政府间的交流计划,有好多交流都是计划外的项目,或者说是民间交流项目。如1983年12月我本人跟随一个由东方歌舞团65人组成的访问团访问巴基斯坦,齐亚·哈克总统出席观看该团的演出,并在演出结束时上台祝贺演出成功并与全体演职员合影,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中国艺术团访巴活动,虽然已过去了20多年,但那次访巴所受到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仍历历在目。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总而言之,中巴文化交流已长期通过两国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固定下来,又有许许多多的民间的未列入官方执行计划的项目,这是对两国文化交流的补充,也是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需要。正像巴基斯坦前文化部长贾巴尔于2006年5月在新疆文化周在巴基斯坦落下帷幕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人民和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他还说:“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文化交流在数千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这样厚重的基本上,我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可以发挥”。


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交流的建议

  尽管中巴文化交流保持着长久不衰的良好状态,但两国的文化交流与两国的政治、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相比还是大为滞后,两国的文化交流基本上停留在细水长流的状态,在深度和广度上应进一步发展。作为一个曾为两国文化交流服过务的老兵,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想提几点建议。

  1、加强两国文化交流的投入,尤其是对大型文化交流项目的投入。双方每一二年都应有较大影响的文化项目到对方国家演出或展示。

  2、要继承发扬两国文化交流的好传统,培养真心实意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人才,使他们能够了解中巴文化交流的历史以及现状,并立志成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做贡献的接班人。

  3、要加强两国青年一代的交流,使他们能懂得中巴两国传统友谊的火炬应代代相传的重要性。中巴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是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有关部门应为两国的青年交流创造条件并提供方便。

  4、进一步促进两国民间的文化交流。民间交流可以减少许多繁琐的官僚主义办事程序,比较灵活,易于操作。促进民间的文化交流不是不要领导,而是要把文化交流工作搞活,就像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样。当然,我们讲促进民间文化交流也要讲求质量和效果,要的是真正能增进中巴两国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交流,而不是那些庸俗低调、没有意义的交流。

  5、文化交流的主管部门及人员(中方)对待文化交流要转变观念,尤其是驻外文化机构,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过去往往是凡是政府的、官方的交流就办,否则一律不管,或另眼看待。我认为不管是官方的或非官方的,只要是对促进两国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文化交流都应支持和关心,尤其是要尽力协助解决那些非官方的文化交流人员在外面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像领事部门关心我国公民在外国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样。由于中国与巴基斯坦有着特殊的全天候式的友谊,两国又有上千年的文化交流历史,现在进一步发展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的条件都好,我们应积极努力去工作,做发展两国文化交流的促进者,为进一步加强中巴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友谊做出贡献。
                                      (作者 东直门站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