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离退休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局
【文摘菁华】谢晋去世生者更应遵循生命的规律
发布时间:2010-01-14 13:04 来源: 编辑:离退休干部局
信息来源: 2010-01-14

                   张 田 勘
   编者按:《中国老年》2008年第12期发表了张田勘的文章“谢晋去世生者更应遵循生命的规律”,提出了一个人如何爱护自己,尊重自然规律,生活得更加有意义的深刻命题,无疑的,这对广大离退休干部是有启迪意义的。现将此文转载,供大家参阅。


    10月18日凌晨,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在故乡上虞因病去世,享年85岁。谢晋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
   谢晋的去世自然会让人怀念其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和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但与此同时,谢导的去世也提出了一个尊重生命自然规律的问题。
    谢晋去世,就其个人原因而言,很可能是并不甘于“廉颇老矣”,而是希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从他希望在离世之前还能拍两部电影中看得出来,更从他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来。因为谢晋不服老,所以从来不让人陪他,出门从来不带秘书和司机。因此,这一次他是独自成行,参加“春晖中学百年校庆上海校友会”,而且是跟着春晖校友坐大巴去上虞的,家人和秘书均未随行。并且谢晋被安排到酒店9楼独自入住一个房间。
   这对于谢导和其他人来说都是一个忽略或犯了大忌,没有遵循生命的自然规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人生的总结都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其中一条便是:七十不做客,八十不出游。
   虽然“七十不做客,八十不出游”是过去经验的总结,但也符合今天的现实。因为,人类进化到今天,即使健康和福利条件好的国家,人均预期寿命最高也不过70至80岁,所以人到这个年龄段已经是进入冬天,因而内心可以不服老,但行为方式却应当服老,遵循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应做到“七十不做客,八十不出游”。
   这是因为,人在25岁以后各种脏器就开始衰老了,而到了70至80岁,精力和体力更是衰退得厉害。出门在外,即使是青壮年都有“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不便,更何况老年人外出,本有诸多不便和身体不适。首先,外出会打乱有规律的生活,同时老人也很难马上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对机体是一种挑战,其次,老人外出对饮食和气温等方面的变化也比较敏感,毕竟不像青年人那么适应力强,也因此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患病。
   另一方面,外出旅游和会友,难免会引起其心理的剧烈波动,加重老人的精神负担。例如,触景生情,看到物是人非会勾引起过去的种种伤感或兴奋,对心脑血管也是一种加倍压力。同时,聚会时遇到同窗、同仁和好友,难免感慨万千,甚而酒逢知己千杯少,开怀畅饮,也易让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面临风险。
   这种情况其实在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例子。例如,英国著名的发明家瓦特就是因为违反“七十不做客,八十不出游”的古训而猝死的。瓦特83岁时身体硬健,精神矍铄。但是,他与妻子乘坐马车去伦敦旅游,结果在路上有些不适,回家之后便染病不起。从伦敦回家后一个多月便溘然长逝。
   当然,遵循生命的自然规律并非是说非让老人不游览、不运动,而是要做好针对老年人特点的防范。对于谢晋来说,组织者就应当考虑到一位85岁的老者的生理状况和情况。即使谢晋不愿让人陪,主办方也得尽最大的责任,派一位工作人员全程照顾。至少不能让他多喝酒,也不能让他独住一间宿舍,以防不测。
   逝者已矣,在纪念谢晋之时,我们首先应当汲取尊重生命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教训。

        (摘自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