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生
我比新中国早出生十年,与新中国一起走过五十年的风风雨雨,直到2000年退休。回忆往昔,若将半个多世纪往事罗列出来,肯定洋洋洒洒可写几本书。然而,多年来,我心中只想写一篇文章,题为:我感动,真的很感动。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很薄弱,农业产量很低,商业几乎可用“原始”两字;新政权还很不牢固,“土改”刚结束,“互助组”才开始,旧政权根本不想从大陆痛快撤走;同时还得忙“抗美援朝”!那个年代,每个家庭能吃饱穿暖已是“小康”。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刚结束,前苏联向我政府逼着还债,再加上有些自然灾害,于是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陷入了饥荒的岁月。据悉,个别地方惨不忍闻。我那时正在北大上学。大学生被国家格外照顾,每月供应30斤粮食,在那样条件下,我们十分感谢党和国家。因为,大家清楚,如果没解放,没有新中国,我们这帮穷人的孩子哪能上得起大学?因此,个个奋发学习,也自觉地向雷锋同志学习,大学毕业无条件服从国家分配,“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那时,我们肚子是瘪的,但我们精神是饱满的。
1965年北大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解放军总后某研究所工作。那时,“困难时期”刚结束,城乡都实行着各种各样配给的、限量的“票证制度”:买粮得使“粮票”、买布、买衣得用“布票”、还有“油票”、“肉票”等等。直到七十年代初,我所在部队调防到西安,一次去街上买信纸、信封,售货员向我索要“工业券”的“点”(一张“工业券”在西安被分成10个“点”,在北京则被分成10“分”)。我感到很意外,怎么连买信封、信纸也要“工业券”呢?可见那时咱们国家生活物资的匮乏。
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工农业生产才刚刚开始恢复元气,人民生活稍微有所安定和改善,虽然人心思定,思生产,可是“文化大革命”却爆发了,并且折腾了十年。这一政治运动,不但几乎破坏了各行各业,而且连执政党自身、政府、干部等等都遭到极大的蹂躏。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十年,“四人帮”窃据了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直到1976年10月6日,这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揪了出来,终于结束了中国当代史上最烦人的一幕。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伟大春天。从此,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全民教育、特区、农民工、股民、网民、买房、买车、自费留学、出国旅游、香港和澳门回归、去台湾直航、奥运、神舟、阅兵、世博,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世界金融危机等等,在中国人民面前和心目中,都另有一番情景和体会,甚至是某种壮烈。
至2009年,新中国已跨过一个甲子。咱们现在可以平心静气地说:在我们国土上再也没有了“三座大山”。我国贫困人口正在逐年减少,欠发达地区也正在迎头赶上,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正在逐年好转、改善。当年小平同志描绘的“小康生活”,恐怕至今半数以上的人口都已过上了。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上,是中国健儿获得金牌总数第一。2009年,中国在汽车产销领域都占世界第一。今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但它的参展国与参展国际组织之多、展地面积之大、参观人数之多以及为此世博的投资则全都是创纪录的。此外,更让人寻味的是: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竟成了当今世上第一强横的美国的第一大债主国。试想:假如早在20余年前有个“先知”预言:“不久将来,中国将变成美国的债主国”。相信此言一出,会被视为“疯人狂言”或“白日做梦”等。然而,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凡如今已经离退休的人,对华夏大地的巨变,对自己生活的变化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同时也在以最佳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不妨沟通一下情况:我是这样安排的:缓事坐公交(不花钱);急事打的;不缓不急坐地铁。讲到穿,估计老人们不会太讲究,此间,我真想劝各位老友不妨也跟点“潮流”,起码不能让自己变成别人眼里的“古董”或“出土文物”!哪怕来点“老来俏”又何妨?别忘了:服装合身也提神。千万别辜负了自己的第二个“青春”。离退休人员可能最关心的是“健康”二字,其实首先应强调“心理健康”。眼下的中国不是缺少美丽和幸福,而是有的人发现的美丽和幸福太少了。前不久,文化部离退休干部局为满70岁的人家里都安了“急救电话”;近日,还发给老干部们分药用的“迷你便利盒”。再看看小区,凡满80、90岁的老人,除退休费外,还另给补助金。在家养老的老人们,今后都可在小区用老年餐,真的是好事一大筐。
说到这里,还有几点绝不能不提:一、那就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人民的觉悟也在与时俱进。二、今天的丰硕成果,是咱们亿万人民在各条战线上忘我劳动、无私贡献的结果。三、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
晚年时候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是一种福气。每当我在报上、网上、广播里、电视里看到、听到一则感人的消息,都令我感动。21世纪的中国,是英雄辈出的世纪。仅举最近一例:5月6日,济空航空兵冯思广在生死5秒钟的考验中,他毅然选择了保护人民。这就是我们的新一代。在长长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里,没有一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像今天那样快速,受惠之众像今天那样普及。每当我获知咱们国家的一则好消息,我都很感动,有时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感动得流出热泪,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因为我们这辈人在心里有个上世纪50、60年代的“参照物”。经过严冬的人,深知春天的宝贵;尝过受冻挨饿滋味的人,知道今天岁月的甜美。让我们多保留些童心,真心,感激与感恩之心。
我的祖国仍在崛起和复兴;我们的国家正在构建一个统一的、团结的、向上的和谐社会;我们明天的阳光会比今天更灿烂。我们正乘“和谐号”的列车里,在飞快奔驰,让我们尽情地欣赏扑面而来的风光吧!
(作者 和平里站退休干部)
上一篇: 访张大千巴西故居 |
下一篇: 人生旅程中谈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