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隆胜
5月29日,接到居委会主任张丹同志的电话,说我们32号楼4单元被评为通州区“五星文化楼门”,我被评为“优秀楼门长”,让我去领奖状和奖品。我又惊又喜,便“遵命”去领了回来。两天后,居委会张刚同志带着物业的工人师傅把一块金光闪闪的“五星文化楼门”的牌子郑重其事地安挂在我们单元的楼道一层墙壁上,进出的邻居们看到了都很高兴。张主任告诉我,这次通州区获此殊荣称号的一共88个楼门,我们小区46栋居民楼205个单元,居委会报了4个,获准的只我们一个,故倍感珍贵。
我们单元楼层不高,人也不多,一共只有5层,每层两户,常驻人口也就三十来个。不过,真的也有其特点,首先是新老邻里一直和睦相处,从未因这样那样的事情和蝇头小利产生过摩擦和发生过口角。大人小孩都比较有礼貌,进出碰面总要打个招呼,问个好。楼道和楼门前始终保持得比较干净,乱涂乱画现象不多,即便出现,也会及时被我们清除,这与物业清洁人员工作负责任和我们时时关注是分不开的,一层的老崔和五层的小郑尤其特别注意这点。在防盗防火方面,大家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也相当强,几年来还没有发现哪户邻居丢过什么东西。另外,我们大家都比较注意环保,更关心和维护我们自身的小环境,例如我们单元楼的前后绿地,开始物业没有栽种多少像样的树木,我们便自己动手把它种起来,并精心护理,如今已小成气候,谁看了谁高兴。
看到这闪光发亮的牌子,有的邻居见面就说:“这全靠文老。起码百分之九十归功于您。”我不完全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主要是大家都比较自觉。一个人的力量是无足轻重的,就是“楼门长”这个头衔也不是我自己要来的。不过,邻居们都挺尊重我,我也愿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小事。
“远亲不如近邻”,楼门是放大了的“家”,是家这个“港湾”最近的水域,必须既“静”,又“净”,也就是要舒适、和谐,小船才停得稳,睡觉也才踏实。这个楼门中我是男性中的长者,逢年过节,我会在公示栏上写一句祝词;有新邻居到来,我会写一句“欢迎新邻居入住”的话;我在我们单元前后植了三棵香椿树,春天我会轮流尽量让每户都尝到一点香椿味,因为土地是我们大家共有的;楼道、楼门哪里缺损了、灯泡坏了,除有的邻居也会过问外,我和老伴总会去通报物业,或干脆由我们把它修好;有时楼门打开未关,楼前消防通道有人停车过夜,我们发现后一定会及时关上,并在公示栏上写出“提高警惕”的温馨提示。楼上老太太年纪大了,往下送垃圾吃力,只要被我碰见,我会主动捎带下去,买菜回来包太重,我也会替她送上楼。自来水有时压力低,上层偶尔会缺水,我们或请他们下来到我们家取,或给他们送点上去急用。有时快递公司送来邮件,邻居上班未回,我们就代为收下,晚上转交。冬天一大早,我和老伴会第一个下到院里,去“各人自扫门前雪”。
为了加强沟通和相互了解,克服住楼房互不往来的弊端,我们楼门的邻居在中秋节前夕相聚在一起,有的把别的活动推掉赶来参加,本计划九点半就结束,结果快到午夜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我提出,如果大家觉得这种形式好,明年我们再聚会,有的朋友说,那太远了,最好一月一次,主动愿当东道主。
由于小的人文氛围好,环境既干净又整洁,所以大家心情都比较舒畅,关系融洽,亲如一家。白领青年小刘、小司、小田、小卢、小周、对门小张,出差、回老家归来,总要带点外地的特产,诸如糕点、樱桃、龙眼、竹笋、茶叶、莲藕、海味之类的东西给我们吃,连拒收都难。小郑、小刘他们都是有车族,见了我们就说:“你们要用车,言声儿。”当然,我们不到万一,不忍心占用他们宝贵的时间。不过这份情我们领了,就是这句话也够感动我们这样的半“空巢”的老人了。前不久,我们的家具到了楼下,又大又沉,三楼杨夕科,对面楼小李子主动来帮我们搬到屋里摆放好。我们邻里之间相互信任度达到可以在出差期间代管家,代管家门钥匙,临时缺钱,互借救急的程度。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生活,当然心情好,无后顾之忧。
我认为,我们单元能成为区的“五星文化楼门”,应该感谢居委会的扶持和帮助,居委会以张丹主任为首的一班年轻人,工作积极努力,为维护社区的安稳、和谐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去年居委会先在我们单元的墙壁上装上6块提倡合理科学运动的宣传板,后又把小区居民“才艺展示”的9幅作品,有剪纸,绘画等,挂在我们的墙上。这些精美的作品有的还是残疾邻居朋友用超人的毅力制作的,水平也不错,很有点文化气息。有的邻居朋友出差回来看到后蛮有感触地说:“一进我们的楼门,就感到特别温馨”。
“楼门长”,可能是我这一辈子担当的最小的“官衔”,自然也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只要可能,我会一直担当下去,并尽力做好。我明白,年纪大了,退休多年,大的事情做不了,就做点能促进社会和谐、邻里平安的小事吧。
(作者 车公庄站退休干部)
上一篇: 忆在抗日战争中的韩塞 |
下一篇: “好邻居”陈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