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业发展司
产业发展司
第九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观察
发布时间:2014-05-04 10: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05-04

    中国文化报记者许亚群报道:4月29日,为期3天的第九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落下帷幕。本届文交会共实现洽谈交易额49.1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30.12亿元,共有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的9.4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参会,其中境外采购商6027名,境外贸易团队37个。

    “六新”助推互动

    “上次参加展会我们只做了一些海报进行宣传,而这次我们将自身经营模式整体复制进了展馆。”杰拉网咖总经理王大祝说。展会期间,杰拉网咖展位人头攒动,其多元化主题经营的模式吸引了大量青年参观者。“将电竞引进展区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增强展区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王大祝表示,这种手段也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仅开幕当日上午,前来洽谈加盟的客户就多达数十名。

    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新工艺、新设计——“六新”概念成为了贯穿本届文交会始末的核心主题。本届展会首次特别设立了“六新”主题展馆,共466个展位,展区面积7600平方米。“跟往届文博会相比,这届展会不再是仅有几家展位人气集聚,而是多点开花,现场气氛活跃多了。”一位连续参加过几届文博会的观众表示。在绿动动感体验区,各年龄段的人一起在屏幕前做着动作;韩国iKAIST集团的新品发布,引得过路群众竞相观看;在华立科技的游艺娱乐设备体验区,其火爆气氛更是成为全场亮点之一。“我们这次参展的产品大都是最新研发成果。”华立科技市场总监朱云杰表示。

    平台优势彰显

    “成交量固然是文交会的价值所在,然而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建立对接平台。”义乌文交会活动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参展机构并非以成交为目的,而是侧重于与参展企业之间的交流。“事实上,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同行分享了心得体会,为未来进一步开发文博衍生品积累经验。”浙江博物馆参展领队、文创部主任吴越宇说。

    专注于博物馆文创商品开发营销咨询的上海艺藏展览公司获得了几十家博物馆机构的关注,并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文交会使我们整条产业链在各个环节上实现了有效对接,这种平台作用远比我们签订一两个项目要实惠。”上海艺藏展览公司副总经理唐伟超表示。

    本届文交会坚持“以客商为本”的原则,组织了品牌授权拍卖会、采购洽谈会、新品发布会等多个参展商和采购商无缝对接的专题活动,获得了多家参展企业的认可。“华东地区的市场开发,义乌文交会可以算是起点。”雅昌文化集团华东运营中心总经理助理周颋表示。

    转型升级新起点

    第九届义乌文交会是往届文博会实现转型升级的第一届。“注重经贸性和实效性是本届文交会的努力方向,然而如何深化转型,突破区域和产业的局限性更值得深入思考。”义乌文交会活动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义乌国际电子竞技大赛、两岸文创企业对接活动、青年创业创意设计人才扶持计划……本届文交会进行了很多尝试,产生了诸多亮点。一些参会业界人士也表示,如何在对接之后实现切实、深化的合作交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大陆的优势是市场和资金,而台湾的优势在于创意和理念。本届文交会为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期望能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的成熟优势。”中华两岸连锁经营协会理事长特别助理黄州瑞说。朱云杰表示,文交会转型升级和行业的转型升级密不可分,同样需要经历一个走向成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