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青海通讯员尚军邦
随着青海文化名省建设步伐的加快,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紧扣“文化名省”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小微文化企业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为小微文化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帮助其挖掘、整理和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差异化发展思路,注重特色文化产品生产,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有力推进小微文化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找准突破口,大力推进工艺美术企业发展。青海省小微文化企业的主力军在工艺美术行业。从2003年开始,省文化部门把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调研,认真思考,集思广益,积极发掘、整理和利用全省民族、民间、民俗等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工艺美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工艺美术产品更加丰富。全省工艺美术品现有8个大类、25个中(小)门类、62个种类、8000余个品种。藏文化艺术、藏毯、金银首饰、昆仑玉雕成为青海省工艺美术四大支柱产业。工艺美术产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2012年底,全省工艺美术行业企业(单位)3478家,产品销售额25.76亿元,从业10.03万多人。工艺美术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扩大。全省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园、户)84家,其中,工艺美术企业分别为5家、22家,各占62.5%、26.2%。
二是立足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小微文化企业的日益壮大,推进了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十五”至“十二五”,全省文化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文化名省建设目标,依托特色文化资源,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晰发展思路,确立了以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为龙头,以发展民族演艺、出版印刷、艺术培训、动漫等新型产业为重点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并采取积极措施狠抓落实,全省初步形成了唐卡、昆仑玉、藏毯、民间刺绣、民族服饰等五大特色文化产业;民族服饰、唐卡、民族刺绣、现代工艺礼品、皮绣(农民画、皮影)、奇石等七大民族文化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青海省特色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多渠道搭建展示平台。文化主管部门搭建平台,组织文化企业单位和经营管理人员开阔眼界,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10年来,举办十届青海民族工艺美术展;组织青海省200多家(次)特色文化企业参加国内、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其中,30多家文化企业、单位携民族工艺品、民族演艺节目等赴贝宁、荷兰、墨西哥、新西兰、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马耳他等10多个国家进行展示、交流。一方面,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宣传推介了大美青海的特色文化资源,一方面为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2010年以来,组织省内802家文化企业及单位参加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创会、厦门海峡两岸文博会和西部文博会,累计销售收入超亿元,签约、订货突破10亿元。
四是加强沟通协调,解决小微文化企业资金困难。文化产业扶持引导资金效益的发挥,有效调动了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积极性。省政府从2006年设立文化产业扶持引导资金,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从起初的年600万元,增加至2013年的5000万元。2013年,为青海省11家小微文化企业争取中央文化产业扶持引导资金3560万元。与金融、商务、经济部门的通力合作,有力支持了文化小微企业的发展。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与农行、建行、中行、国开行青海分行分别签订支持文化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与省商务厅签订了支持文化产品及服务“走出去”战略合作协议,多方面扶持省内文化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几年来,省内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文化产业贷款32.3亿元。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青海省“十二五”规划建设的27个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开工建设26个,累计投资23.9亿元。大力实施全省1000家中小微企业重点培育工程,筛选出10家特色鲜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的小微文化企业列入2013年全省小微文化企业重点培育名单,积极为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五是注重人才培养,蓄积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后劲。下大力气加强小微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通过举办全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训班、文化产业政策措施解读培训班等,为全省千余人文化产业人员学习培训创造了条件。同时,省厅委托15个县文化主管部门对当地小微文化企业技能人员进行培训,近2400人受训。借文化产业论坛、培训之机,邀请北京、上海、山东、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专家向青海省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传道授业解惑。发挥省内文化企业领军人物的传帮带作用,邀请省内不同方面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介绍经验、畅谈体会、交流沟通、启迪思路。寓人才培养于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之中。组织剪纸、掐丝、舞龙舞狮、书法等方面的优秀代表赴贝宁、马耳他等国家展示交流。联合省农牧厅、人社厅、三江源办共同培养农牧区文化产业人才。通过培训,不仅提升了全省从事文化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而且进一步引导小微文化企业深入学习理解政策,把握发展机遇,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一篇: 青海省开展文化产业政策解读专题培训 |
下一篇: 洛阳牡丹文化节突出节俭 重点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