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业发展司
产业发展司
推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2014-06-30 13:39 来源: 编辑:产业发展司
信息来源: 2014-06-30

  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茂县羌王官寨

 
 

 

  前不久,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财政部文资办在四川凉山联合举办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解读研讨会,推动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提速升级。在这种形势下,四川作为项目的提出者和中心实施区域,有何新思考和新举动?如何将规划落地生根并收到显著成效?

  作为分管领导,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一直在思考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整体推进的问题,这次规划解读研讨会后,在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上,他提出了一些新思考:

  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四川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聚集区、最大的彝族聚集区、康藏核心区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投资建设一批发展水平高、集聚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增强项目建设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推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公益性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特别要加快对四川省已被纳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库项目的建设,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跨区域发展挖掘潜在优势。

  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区域内企业(行业)整合、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放大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形成具有藏羌彝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群。鼓励各类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等具有特殊技艺的文化人才创业,创办工作室(设计、创意制作室)等,提高创业能力和生产水平,帮助拓展市场空间,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小微文化企业项目,引导小微文化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化生产和集约化生产。

  优化文化投融资环境。创新支持方式,加大金融机构合作力度,扩大企业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举办藏羌彝区域内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会,鼓励小额信贷、动产抵押、股权抵押、商标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新型信贷产品在藏羌彝区域内适用,着力培育信用担保、文化类无形资产评估、文化资产保险公估等文化金融服务机构。通过深圳文博会、西博会、北京文博会等大型会展平台加大项目宣传推介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藏羌彝区域内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形成财政投入、银行信贷、企业投资、多渠道融资相结合的文化投融资机制。

  打造区内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藏羌彝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建立数字化品牌传播和产品营销渠道,加强文化产业展览、展销平台建设,支持藏羌彝文化产品参与国内外营销和竞争。搭建一个具有统筹协调、跨越区域、合作共享的功能,针对区域品牌建设的专门服务平台,在西博会、深圳文博会等重大会展平台上举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特色产品专题展览,配合开展文化论坛、民族歌舞演出、民俗节庆活动等,培育一批四川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精品和知名品牌。

  大力加强人才培训培养。坚持积极引进、大力培养、合理使用文化产业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文化、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通过国内外学习培训、委托培训、定向培养、双向交流、对口支援等途径,提高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水平。建立和完善新型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允许和鼓励各类文化产业人才以其创作成果、技术手段、管理方式、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参与利润分配。实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专项人才”培养工程,培育民族文化演艺、传统建筑修复和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