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业发展司
产业发展司
“文化百脑汇”为长春文化产业搭建平台
发布时间:2014-07-15 08:33 来源: 编辑:产业发展司
信息来源: 2014-07-15

  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常雅维

 

  “当今世界什么是最便捷、最高端、最有创造性的新工具?就是我们智慧的大脑,创意有时就是一个脑筋急转弯,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才能独树一帜……”每天早晨6点多钟,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秘书长赵建华便在“文化百脑汇”的微信平台开始发布每日一分钟的语音播报,播报后回复两个字,就会在微信平台上看到与当日话题有关的创意资讯。

  由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创办的“文化百脑汇”微信平台已成功举办100期,在长春广播电台制作同名广播节目40期,并在腾讯视频中同期播出,已成为长春文化创意的点子库、文化智慧碰撞的大平台。

  “微文化、寻茶之旅、美丽形象、汽车文化、广场文化……”谈起“文化百脑汇”以往关注的话题,赵建华如数家珍。记者打开“文化百脑汇”微信平台上的历史记录,或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热点问题、一个主流文化声音,或是一个文化观点,从古今中外成功的文化案例到文化大家的箴言以及当下某个急待解决的文化问题等,尽在其中。

  “每天早晨一分钟,点亮心中一盏灯。”北方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的谢美静是“80后”创业者,公司经营的业务涉及航空旅游、新网络媒体推广等。她告诉记者,尽管是短短的一分钟,政府的声音、文化动态、市场需求、全新的文化观念都会在这里找到。“这是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整合资源发现机会的过程。”谢美静说。

  “在当今文化大发展的前提下,文化日趋多元化,新媒体传播也呈现碎片化趋势,‘文化百脑汇’应运而生。”赵建华介绍,“文化百脑汇”最初的创意是与长春广播电台合作,每周一期,每期40分钟,每期邀请一名或几名嘉宾,采取与嘉宾对话的形式组织节目,并在腾讯视频中播出,做了40期后,大家反映时间有些长,他们就改进了节目,从广播电台转移到微信平台。

  该档节目主持人心阳告诉记者,由于使用了微信平台,平时吃饭坐车随时可以收听,加上资讯平台的开通,影响面和参与面更大了,同时他们还开通了微官网。

  记者打开微官网,看到一个极其丰富生动的文化平台,不仅有长春文化产业的信息和资讯,还有文化企业展示平台、交流园地、专家把脉、市场动态等,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下属18个协会也都各尽其能,以最简洁生动的方式参与交流互动。

  赵建华向记者描绘了他们发展的方向:“从自媒体到公共文化平台,从一条线到一大片,从一言堂到群言堂,‘文化百脑汇’阵地不断扩大。”

  “平面媒体从广告和发行数字上看正呈下滑趋势,需要用创意整合资源闯出一条新路,‘文化百脑汇’让创意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使我们争取到了政府的支持、找到了市场定位。”《文化吉林》杂志总编辑、《诗歌月刊》杂志常务副总编辑刘高峰说。

  近日,记者在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举办的“首届文化百脑论坛”上看到,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聘请了80位智囊团成员,集中了全市文化领域的权威人士、领军人物,大家用智慧共享“今天我们都是创意人”的称谓。

  长春知合动画集团执行总经理刘海生分享了他们企业从最初仅仅做些动漫服务外包装,到能够全面进行动漫影视制作并向国外扩张的经历。他说:“创意人需要一个思想碰撞的大平台,一个点子也许能让一个企业从无到有、起死回生。大家在这个平台中得到的越多,参与的积极性越高。”

  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李爽告诉记者:“智囊团担负着长春文化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政策措施、企业发展、人才培养、项目引进等方面支招把脉、集体会诊的任务,他们还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同时,他们也都是‘文化百脑汇’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