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业发展司
产业发展司
文化产业界亟需剧院职业经理人
发布时间:2014-07-16 08:18 来源: 编辑:产业发展司
信息来源: 2014-07-16

  来源于:中国证券网

 

  15日,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共同举办的“2014年剧院管理职业经理人培养项目”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落下帷幕。

  据悉,此次“剧院管理职业经理人培养项目”将通过内地集中培训与赴香港见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地市级以上剧院、剧场、演出院线、演艺联盟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中重点培训,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剧院管理职业经理人,有效提升我国剧院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主持此次培训的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培训,旨在让社会看到文化产业界也关注并思考职业经理人的运作问题。“希望让懂行的业内人士来做这些事,对剧院管理形成一个职业化运行。”

  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介绍,近年来,各地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剧院等文化设施相继落成。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专业剧院、剧场超过2000家。文化产业司相关人士指出,剧院是对接艺术和观众、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设施,如何保证剧院得到有效利用,产生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已成为当下剧院建设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近年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各地纷纷兴建了许多剧场、剧院,并对一些老旧剧场进行了翻新改造,使我国剧院硬件设施有了明显的提高。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全国已建成和将建成大剧院达40多家,平均每年要建成近十家大剧院。而仅北京西城区天桥演艺区,到2020年就将建成拥有50个演出剧场群的演艺集聚区。

  与硬件建设急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剧院软件建设的滞后。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剧院场总数为2132个,其中以艺术类演出为主的专业剧场1279个,约占剧场总数的60%,其余约40%的剧场中约20%改为旅游演出剧场或娱乐演艺场馆,20%转作其他用途或闲置。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全国其他地区专业剧场年平均演出场次约为58场,其中年演出场次达到50场以上剧场的只占总数的35%——缺乏合格的、职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致使不少新建剧院不能维持和开展演出经营活动,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所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剧院管理人才,有效提升我国剧院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职业管理人制度”的要求,指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框架下剧院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

  对此,参与此次授课的星空华文传媒总经理王磊深有体会,他在文化产业方面经历了体制内外的转折,他认为,此次活动的举办,给职业经理人与剧院剧场负责人之间搭建了一个能够很好分享交流的平台。经历了《中国好声音》运营过程的王磊提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需要有综合素质。“就像一枚硬币,缺少任何一面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硬币,只懂得节目制作而没有商业运营思维的职业经理人是不称职的,反之亦然。”

  王磊总结,在拥有商业运营思维、打造内容能力的同时,综合管理的素养依然需要提升,王磊所在公司经营的板块包括产业打造、签约艺人、引进品牌、开发、运营等多方面,单拿艺人管理这个板块举例来说,众所周知,人和人打交道,沟通,是整体协调的工作,也因此,从职业经理角度来说,需要全方位能力的提升。

  据悉,此次剧院管理职业经理人培养项目面向全国地市级以上剧院、剧场、演出院线、演出联盟主要负责人,计划历时4个月,分专题授课与国际沙龙、现场教学与工作坊、香港交流研讨等学习模块。项目课程安排紧凑,师资配备注重实战性,邀请了星空华文传媒总经理王磊、宋城演艺总裁张娴、芬兰ACE演艺制作有限公司总裁约翰?司徒高德、瑞典国家巡演协会首席执行官比尔吉塔?恩格林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职业经理人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