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业发展司
产业发展司
文化产业:蚌埠转型升级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4-08-07 08:58 来源: 编辑:产业发展司
信息来源: 2014-08-07

  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大自然的厚爱和历史的眷顾,造就了瑰丽多姿的蚌埠。

 

  这座素有“文化摇篮、帝王故里、歌舞之乡、山水城市”之美誉的城市,基于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充分自觉,近年来坚持立足自身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向着文化强市的目标奋力迈进,呈飞跃发展之势的文化产业与蚌埠经济发展提质增速交相辉映,正以新兴“第四产业”的崭新姿态站在了发展最前沿。

 

  文化产业发展异军突起 

 

  近年来,蚌埠市紧紧围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按照“规划引导、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市场培育”的发展思路,举全市之力发展文化产业。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文化产业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自2011年起,连续出台多个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并将文化产业列为全市5大重点产业之一,设立专项资金,从财税、用地、人才等多方面进行扶持,建立起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与此同时,蚌埠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持续升温,2012年,全市文化招商签约投资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为确保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顺利推进,蚌埠市健全四大班子负责同志领衔调度的文化项目负责机制、文化产业考核奖惩机制,着力强化服务保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台湾百乐门、广州希力、巨人网络等行业龙头纷纷进驻蚌埠这片文化沃土,一批高端文化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

  数据显示:2013年,43个项目列入“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投资总额570.05亿元,接近2012年的2倍。省委宣传部对全省“861”文化产业项目2013年投资情况的通报中,蚌埠市以完成投资额52.1亿元,位居全省首位,这已是蚌埠市连续两年蝉联全省第一。

  近年来,蚌埠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30%,增加值、增幅、占GDP比重三项数据在全省排名大幅前移。蚌埠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日益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在转型升级中激发活力 

 

  总投资36亿元的中华古民居博览园项目自2012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快速向前推进。该项目将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450幢古民居搬到风光秀美的龙子湖西南岸,与此同时,配套建设现代化服务设施。藏古纳今,魅力无限。该项目以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风景旅游区为目标,2016年10月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古民居公园。

  创新才有生命力。近年来,蚌埠市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为载体,实施科技创新、内容创新、业态创新、工艺创新,与科技、旅游、生态深度融合,以创新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使文化产业绽放出异彩,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总投资16亿元的花鼓灯嘉年华项目将现代主题公园和地域文化元素——花鼓灯完美融合,开创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新模式。

  蚌埠市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中,着力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对于进一步壮大蚌埠市文化产业实力、发挥蚌埠市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品位产生深刻而重大影响,蚌埠玉器等一大批烙有“蚌埠印记”的特色品牌,演绎出蚌埠市文化产业的千姿百态。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为蚌埠这座老工业城市注入了更加丰富的色彩,可以让人清晰地触摸到跨越发展的强劲脉动。

 

  未来精彩更值得期待 

 

  市委、市政府以高瞻远瞩的睿智眼光和非凡的气度,大手笔绘就蚌埠文化产业大发展新的宏伟蓝图,在与《蚌埠市城市规划》、《蚌埠市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基本要求相一致,在《蚌埠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蚌埠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修编的《蚌埠市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提出,以淮河文化、大禹文化、明文化、创意文化为主题,以文化休闲娱乐、文化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品、文化产品辅助生产等四大产业为主导,以园区独特的文化吸引力、文化集聚力、文化辐射力、文化创新力和文化竞争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空间分布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全力打造张公湖文化产业圈、龙子湖文化产业圈、双墩遗址文化产业圈。到2020年底,形成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发展新格局,将园区建设成为皖北乃至全省文化产业园兴起的标杆、“泛长三角”文化产业重要基地、全国文化产业优秀示范园区。

  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上,着力打造“山魂水韵,人文驿站”文化旅游名片,把蚌埠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国际旅游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上,打造国内、国际创意设计交流平台,着重发展“研发设计、影视动漫、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五大文化创意产业……胸怀更加宽广,视野更加开阔,可以预见,蚌埠文化产业的未来更值得期待,植根文化沃土的蚌埠文化产业这棵大树必将更加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