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来源于:北京商报
记者昨日在第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启动仪式上获悉,随着北京市人均GDP增长至1.5万美元,今年以来城镇居民月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已达到363元,这也似乎符合了国际惯例。据了解,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时,居民消费就会进入加速升级阶段,其中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文化消费在居民整体消费中的占比会明显加大。
北京商报记者对比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文化消费指数”后发现,今年以来城镇居民月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但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水平依旧整体偏低。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表示,现阶段北京市的文化消费增长仍受到抑制因素的影响,但据预测未来3-5年将会是北京文化消费的高速增长期,“市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的同时,高收入和高学历人群对文化消费的拉动力也将持续增大。因此,进一步补足文化消费的短板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北京文化产业近三年年均投资达300亿元,但文化消费增长仍跟不上文化投资的增长。在专家眼中,只有进一步提升大众的文化消费意愿,才能使文化市场的投入与产出得以平衡,文化消费就是促使文化产业持续强劲的发展动力。以纽约为例,单就图书消费而言,在纽约最富盛名的二手书店史传德书店,拥有近250万册藏书,每年营业额2千万美元。同时,全球每年出版的图书报刊大约有1/10是在纽约出版发行的。
在业内看来,补足文化消费短板的关键就在于模式创新。从去年开始启动的北京文化消费季就通过为企业与消费者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对接平台,从而带动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流通。与此同时,截至目前120万张文惠卡的免费发放,一方面使一系列文化优惠可以常态化地惠及群众;另一方面,也让文化企业可以借此接触、培养更多的目标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