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深圳充分发挥高科技城市、金融中心城市和滨海旅游城市特色,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2011年出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明确提出“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业态”“鼓励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新兴业态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文化+科技。在国内最早提出和形成了以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的“文化+科技”模式,为文化创意产业高端起步、跨越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全市动漫动画、网络游戏、文化软件、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业等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文化科技类企业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力军。同时,文化和科技的高度融合也促进了工艺美术、黄金珠宝、印刷等优势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了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含量和低碳发展水平,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了领先优势。
文化+金融。深圳在国内较早建立了文化产权交易所,参与发起设立了首只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主导的“文化+金融”模式,不断创新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方式,构建了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企业孵化的重要平台。依托深圳金融资本市场发达的良好条件,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风险投资、证券公司的合作,积极为中小创业型文化企业、成长性文化项目以及创意成果转化提供融资市场。市文改办与中国民生银行、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构建“文化金融同盟”,共同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贴身金融服务,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在3年内为深圳文化企业提供300亿元授信额度。构筑了覆盖文化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首创了“联贷联保”新的信贷业务品种,探索开展了无抵押贷款、版权质押贷款、版权质押+第三方担保贷款。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企业直接融资,通过股票市场上市融资,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开展“文创贷”,促进文化资源与资本的高效结合,不断拓宽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融资渠道,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文化+旅游。深圳文化旅游引领国内潮流,文化主题公园成为文化旅游的主要支柱,华侨城集团连续3年蝉联主题公园亚洲第一,跻身全球八强。文化旅游与新兴文化产业结合催生了新的文化旅游业态。目前深圳已推出54个市级文化产业基地和创意产业园区,包括华侨城集团、中国(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雅昌艺术馆、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F518时尚创意园、永丰源观澜瓷谷、大芬油画村、水贝珠宝项链街区等,文化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产业转型的示范园区,也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旅游、观光的目的地。
文化+创意。在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意引领的作用明显,“文化+创意”“文化+设计”的特色十分突出,创意设计类企业迅猛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创意设计理念渗透到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制作、传播、营销的全过程,设计创新不断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的文化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凸显了“设计之都”“创意城市”的产业特色和城市形象。以工业设计为例,深圳市工业设计占据全国逾50%的市场份额,2009年以来设计作品获全球知名设计奖项100多项,2012年至2013年,深圳工业设计斩获国际IF设计大奖39项,获得红点奖32项,两大顶尖设计奖数目位居全国首位。
实践过程中,深圳具体采取的政策支持措施有:
——加大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资金扶持力度。按照“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有关规定,通过原创研发资助、贷款贴息、保险费资助、房租补贴等多种形式对文化创意产业予以扶持。2013年到2014年,资助总金额约9.2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扶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如:在原创研发项目扶持中,重点扶持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网络游戏、新媒体等数字内容产业融合的项目;与高端印刷、电子设备、珠宝首饰等制造业融合的项目;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项目;以及文化旅游项目。其中,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的多媒体享屏互动终端技术研究项目、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迅雷影视资源库项目和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景式270?球幕剧场项目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评选新兴文化创意业态企业,鼓励和引导产业融合。为落实《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中提出的“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业态”“鼓励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新兴业态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目标,针对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上取得突出业绩的企业,深圳市从2012年开始,每年组织优秀新业态企业评选活动。目前评选出三批共30家优秀新兴业态文化创意企业。2014年入选的10家优秀新兴业态企业近3年的平均增速达到199.82%,2013年营业收入总额达211034.31万元,全市“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业态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引导园区发挥平台作用,推进产业融合重点项目建设。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推动下,深圳文化创意产业采用错位发展、多元化多形态、行业集聚、空间集中等发展策略,培育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目前已认定的市级以上园区基地大部分都是新业态企业的集聚地,入驻企业超过1万家,年度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税收超过30亿元。已认定的54家园区(基地)中属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类型的园区有25家;观澜山水田园国画基地获评AAAA级旅游景区,宝福珠宝产业园获评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文化+休闲”等业态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较为明显;深圳古玩城、西部国际珠宝城、大芬油画村、满京华艺展中心、深圳文化创意园等商业氛围浓厚,“文化+商业”的业态较为明显。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在“支持非遗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深圳迅速涌现出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非遗文化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企业。这些企业以创新科技赋予传统非遗以新形式、新内容,企业的收入和盈利水平大幅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修订完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和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际,修订完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专门增设“推进产业融合”的章节,从鼓励新兴文化创意业态发展、加快制造业升级、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促进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业、都市休闲农业融合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
上一篇: 科技文化助力黑龙江动漫基地 |
下一篇: 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创意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