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来源于:深圳特区报
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圳的文化产业也呈现新面貌和新格局。记者最近走访多家文化企业发现,作为推动深圳文化产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的一大批年轻人正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意识,找到文化产业的新商机,同时,龙头文化企业也发掘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力。
通过诸多的个体创新,深圳的文化产业正在创造产业升级的深圳质量,形成产业发展的深圳标准。
把中小微企业培育成文化市场主体
深圳文化产业要取得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文化企业,更需要“铺天盖地”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凭借领先的科技创新优势,深圳被称为“中国的硅谷”,在文化产业的市场浪潮中,善于弄潮互联网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逛街的时候看到中意的衣服,用手机或智能眼镜拍下来,便可以马上识别品牌并搜索出网上的所有“同款”,这项“可穿戴设备的视觉决策引擎”技术由码隆科技公司研发,该公司凭借此项目取得了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总决赛全国第二名、第六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码隆科技公司由两名“80后”和两名“90后”组成,CEO黄鼎隆在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一直在互联网巨头公司工作,今年7月,他和另一小伙伴决定自己创业。“在创业中创新,我们看到广阔的前景。这项技术获奖后,很多风投机构找到我们,也有很多可穿戴设备的制造公司来寻求合作,目前即将投入生产。”黄鼎隆向记者坦言,由于是自己创业,因此也少了很多限制,团队机制灵活,创新的想法能很快落实。
在一般的垃圾处理厂,处理10吨的垃圾需要占地500平方米的设备,而由绿野清风公司研发的“环保垃圾催化气化”垃圾处理技术,则可以让设备体积大大减少,仅占地60至100平方米。
位于盐田创意港的绿野清风公司是一支平均年龄32岁的海归创业团队,成立一年不到便拥有1项发明专利和4项使用新型专利。总经理姚姝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深圳创业,“选择来深圳创业,是因为这里浓厚的创新氛围,政府针对高级人才有非常‘给力’的政策,在我们这支12人的团队中,有3人就是‘孔雀计划’人才。”
在新常态下,中小微文化企业的作用愈加凸显,它们发挥着专、精、特、新的优势,持续释放创新能量,因此,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也成为深圳文化企业的新特征。为保障和推动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深圳一直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的创新环境,把中小微企业培育成文化市场主体。
2011年出台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明确提出,进一步降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准入门槛,强化服务,鼓励非公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法律和政策许可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并配套制订了《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龙头企业发掘文化消费潜力
新常态中,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长久以来,摄影、绘画等艺术都是用来欣赏和收藏的,而不是用来使用和消费的。今年,雅昌文化集团加大艺术衍生品的创作和推广力度,发掘文化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电影《忍者神龟》热映期间,雅昌文化集团旗下的雅昌影像与电影出品方联合推出《忍者神龟》全球限量旅行本,受到了粉丝们热情追捧,美国片方还定制了800本,作为给美国神龟粉的礼物。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艺术衍生品不仅能够保证正版、品质感,审美更为贴近大众心理,价位也更为亲民,使艺术真正成为了一种纯粹的消费品,融入到普通大众的情感和生活当中。
深圳一批龙头文化企业也在文化消费市场上精耕细作:华强文化科技集团首部动画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总票房达2.49亿元,夺得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树立起国产动画电影新标杆,“熊出没”系列动漫作品成为国产动画第一品牌;环球数码公司原创动画电影《潜艇总动员4-章鱼奇遇记》全国上映,蝉联六一档期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第1名,《潜艇总动员3-彩虹宝藏》授权已销售到韩国;A8音乐集团将战略重心转移到数字音乐和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快速布局上,开发数字音乐产品。
事实上,龙头企业的迅猛成长和转型升级离不开深圳丰厚的土壤。近年来,深圳按照行业门类着力培育龙头品牌企业,促进行业集约化发展:从2011年开始,每年度评选文化企业百强、文化企业出口10强、优秀新兴业态企业等;对上一年度增加值增速达到30%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百强企业,政府按企业对地方财力的贡献程度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励,对优秀新兴业态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50万元创新奖励。
目前,深圳正着力推动主体升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100家拥有先进技术和自主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发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领军企业,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生机活力。
上一篇: 奔跑吧,文化创新 |
下一篇: 黑龙江省重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46家企业11个项目获资金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