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业发展司
产业发展司
创客梦,从这里起飞
发布时间:2015-04-22 09:05 来源: 编辑:产业发展司
信息来源: 2015-04-22

  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记者  蔡萌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领域创业创意水平,去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以“提升文化产业创意创业水平,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年度主题,委托义乌文交会、苏州创博会面向全国征集青年优秀创意作品。今年,该扶持计划继续实施,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一扶持计划为青年设计师提供了展示、推介的机会与交流的平台,举办了青年设计师研讨班,加强对其著作权登记保护,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今年,这一扶持计划再度启幕,除延续之前的扶持内容外,后续还将推出向社会重点宣传推介创意人才,联合投资基金、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等机构以及部分龙头企业开展创业帮扶等举措,切实为具有潜力的创意人才搭平台、找门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焦点的当下,人才扶持计划无疑为创意人才带来了更多逐梦的机会。

  

  观众在第四届苏州创博会人才扶持计划入围作品展上观看设计师作品

  

  传统的景德镇陶瓷“绽放”出现代设计感,简单精致的创意木品娓娓道出“前生今世”的故事,普通的石头在经过设计师的灵感加工后变身灵动的装饰品……在不久前结束的苏州创博会上,全国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以下简称“人才扶持计划”)对今年征集到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了整体展示。这些作品虽不及那些拿下国际设计大奖的作品成熟、完善,却处处闪动着创意、潜藏着无数可能性,让现场观众频频驻足观赏,也让人们看到了国内正在涌动的创意力量。

 

  扶持计划

  让创意人才离梦想更近

 

  苏州创博会的主舞台后面,是创博会最为抢眼的一块展区,自承接人才扶持计划作品征集活动以来,这里便成为了人才扶持计划入围作品展馆。“很兴奋,我的展品区几乎被挤爆了!”浙江湖州皮皮鲁手绘创意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晓波对记者说,这次他申报的几件手绘石头、手绘羽毛画等作品成功入围,并在创博会现场进行了展示,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

  “扶持计划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层面对创意人才的重视,扶持力度很大,给了国内设计师更多、更好的平台和机会,非常受我们的欢迎。”设计师王稚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她在南京一家文化艺术公司任设计总监,她告诉记者,入围人才扶持计划给了她很好的机会,南京当地也因此推荐她参加今年的米兰世博会。“很感谢人才扶持计划让我离与国际接轨更近了一步。这种扶持对设计师个人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小看,我只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设计师和创意者参与进来,参与的人多了才会形成更好的效应。”王稚蕾的话说出了大部分参评设计师的声音。

  事实上,委托苏州创博会、义乌文交会面向全国征集青年优秀创意设计作品,仅是人才扶持计划的一个部分。在苏州创博会对入围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的同时,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培训班第二期也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据了解,该系列培训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主办,全年计划举办12期,重点对进入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的青年文化创意人才展开培训。

  “这次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很珍贵,意义重大,很感谢能有这样免费学习的机会。”在风光秀丽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记者与52位第二期培训班的学员共同听了一场专题讲座,这是他们对记者说得最多的话。参加培训的学员中有学生、青年教师、职业设计师、自主创业的文化创意者……虽然年龄、身份、行业各不相同,但这样“跨界”的交流反而让大家收获颇丰。

  “通过与其他设计师、企业家、老师的思想碰撞,我觉得自己的思路更加明晰了。”1990年出生的章晓波从大学期间就开始了创业准备,起初他和同学们一起筹资,创立了皮皮鲁手绘,但由于资金等问题,最初10个创业“元老”如今只剩下他一人。他坦言,公司面临不少困难,“一直缺少大的订单,毕竟我们要养活15个设计师。”转机出现在去年,他的一位杭州客户将他的作品推荐给“我的手艺网”,随后,皮皮鲁手绘开始入驻“我的手艺网”,并在该网站的推荐下申报了人才扶持计划。“现在关注度一下提升了不少。”章晓波告诉记者,现在公司一方面在做新品研发,一方面在拓展销路。“这次培训,很多老师的讲课都对我产生了很好的启发,我开始思考新手工艺该如何去做;在参观桃花坞木刻年画创作时,也有意外的收获,未来皮皮鲁手绘作品中将会出现桃花坞年画的元素。”

 

  三项服务

  助创客踏实落地

 

  不同于很多培训班只是把专业领域的设计师邀请来授课,在第二期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培训班上,记者看到了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讲座、创意沙龙、现场参观教学……短短10天的培训日程排得满满的,讲课内容也不拘于哪一门类的专业设计,设计师在这里收获的是对创意跨界、融合的深入理解。“今天我们是设计师,明天就未必是设计师,因此参加这样的培训交流非常有必要。”在课间交流过程中,一位李姓设计师向记者坦言了自身的危机感。而人才扶持计划所面向的,正是这样一群具有潜力但尚未形成影响力的青年创业创意人才。

  “为了征集和评选出真正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创意人才,我们走了15个在国内创意设计领域领先的城市,一方面是对去年征集活动进行回访,另一方面对今年的活动进行推介,通过当地专业协会、行业内有号召力的活跃分子,把当地的优秀设计师聚集在一起,进行宣讲,发动他们参与进来。”作为苏州创博会的新闻发言人,王斌同时也是这次人才扶持计划作品征集活动入围作品展馆的讲解人,据他介绍,此次苏州创博会共征集到各类设计作品748件(套),经评选有200件作品入围文化部扶持计划人才库候选对象。

  “实际上,对青年创意人才,我们分两类进行扶持,对于比较成熟的青年设计师,我们将其纳入扶持计划中进行评选、扶持,对于比较‘草根’、尚未从业或者从业两三年的设计师,我们将其纳入大学生设计大赛进行评选、扶持。”王斌告诉记者,苏州根据两类扶持对象的不同设定了不同的方案,前者主要是帮扶设计品牌在苏州落地,后者则是引导设计就业。

  据了解,去年,苏州面向入围人才扶持计划的108位创意人才推出了落地苏州的相关补贴政策,一年时间里,杨明洁、贾伟、雷海波等去年参与了苏州平台申报的设计师相继在此找到了相关落地项目。今年创博会期间,杨明洁新手工艺研究院宣布落成,意图挖掘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更多可能性,贾伟的洛可可、雷海波的太火鸟也在苏州找到了新的创业空间,未来将在园林创意设计、创新设计产品线下销售等方向展开探索。对于这些项目,苏州当地都给予了相关的免租、补贴等资金扶持政策。而对于本土设计师和草根设计师,苏州相继开展了设计之旅、设计开放周等交流、拓展活动。政府公信力注入、公共宣传、跨界资源整合,苏州有意通过这三项服务,以强带弱,把扶持计划做成创意人才生态链。

 

  以设计为动力

  扇动另一只翅膀

 

  “过去,我们只扇动了科技这一只翅膀,而现在到了我们需要扇动另外一只翅膀的时候,那就是艺术——而这只翅膀是以设计为动力的。”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何晓佑对记者说,“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国际上是处于领先水平的,但为什么具体到一些产品上却处于落后状态?就像鸟儿一样,一只翅膀是飞不高的。”他说,这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关键。

  作为第二期培训班的主讲专家之一,何晓佑对人才扶持计划非常肯定。“从学校培养方面来看,国内的创意人才培养比较注重‘术’的层面,文化传承方面做得不够好。而这次培训,可视作对青年创业创意人才的继续教育,现在他们缺乏的正是这个。”在何晓佑看来,类似的培训恰恰弥补了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薄弱。“当然,现在高校教育也在做改变,希望未来能够加强文化创意领域基础性、前瞻性、实验性的研究。”何晓佑说,培训过程中,他能够感到学员们的热情、好学,也愿意拿出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他们进行分享。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中,有不少还主动邀请他到当地做讲座。

  另一位主讲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宋微建则对记者说,自己周围有很多设计师因不了解人才扶持计划而错过了这次申报和培训。“在听说之后,他们都很后悔没能参与进来。所以,我希望未来能在前期动员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宋微建说,从人才扶持计划能够看出国家层面对文化创意的重视,在他看来,国内创意人才整体缺乏正确引导,很多年轻设计师受市场的影响而急于求成,忽略了设计师最核心、最基本的价值。

  “设计师的财富不是来自金钱的资助,而是来自个人的学识、素养、经验。很多年轻设计师一味推崇媒体宣传,想要把自己打造成明星设计师,他们需要有正确的引导。短时间内接受高密度训练也是很好的方式,他们现在正缺乏这样的培训。很多学员都在交流的过程中跟我反映,觉得培训非常值得。”宋微建对记者说。事实上,在短短10天的培训结束后,也有不少学员向记者表达了“意犹未尽”之意。有学员建议,希望扶持计划未来能为入库人才提供更多展示平台和机会,特别是和国际交流的机会以及到国内领军设计企业参观、学习,特别是与行业领军人物进行开放式对话、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