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文化报记者 周志军
受移动互联网冲击、经营成本上扬及用户下降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市场收入总规模为520亿元,同比下降3.2%,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步入转型升级阶段。日前,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在北京发布了《2013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简称网吧)总量为13.5万家,终端台数1180万台,用户为1.19亿人。
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低收入人群主要的文化娱乐场所、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其在我国文化市场建设和网络文化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个人家用电脑的日益普及以及互联网上网终端的多元化,近年来,上网服务企业的发展空间逐渐受到挤压,生存压力也日益加大,整个行业在面临下一步发展思路创新的同时,亟须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客观梳理。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报告》的发布不仅有利于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加强对上网服务行业的重新认识和创新管理,而且也有利于各地上网服务企业和社会各界更为客观地理解上网服务行业的生存和经营状况,尤其是对推动上网服务行业业态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适应面逐步拓宽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总量为13.5万家,保有量较2012年下降0.7%,降速较往年有所下降,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与此同时,2013年,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20亿元人民币,同比2012年下降3.2%,降幅相较2012年亦有所放缓,但用户的少量流失及现有用户进入的频率减少,仍对我国上网服务行业的盈利产生冲击,一些维持传统商业模式的上网服务企业经营艰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报告》指出,2013年,终端使用费(又称机时费),仍然是上网服务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八成上网服务企业机时费收入占总体收入的70%以上,其他各类收入占比过低。同时,饮料、食品等快速消费品的销售仍旧是上网服务企业利润最大的增值服务,也是目前除终端使用费外,上网服务企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报告》显示,单纯依靠机时费盈利的上网服务企业利润下降明显,环境优雅、服务质量高、多元化经营的连锁企业收入状况普遍高于传统的以机时费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单店。
在内容服务方面,2013年,网络游戏娱乐依然是用户在上网服务场所的主要消费需求,占场所提供服务的85%以上,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顾客群。而随着近年来移动游戏的快速发展,2013年,手机游戏在上网服务场所内的使用也呈上升趋势。影音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网络社交需求有所提升。《报告》预测,未来几年内,上网服务场所内游戏玩家所占比例仍将高达80%以上。
在用户年龄分布方面,《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上网服务企业用户群体中,仍以19岁至24岁的年轻人群为主,占比约50%;25岁至30岁的人群占比为20%左右;30岁以上的人群逐年增加,2013年达到12.77%。相较于往年,用户适应面正在逐步拓宽。而且随着行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女性用户比例逐年上升。
特色经营模式涌现
2013年,在文化部指导下,各地把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作为上网服务行业市场管理的重点,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以转型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批体现新业态,具有新服务功能的品牌企业崭露头角,传统以上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网吧正逐渐向集上网服务、社交、休闲娱乐及教育培训功能为一身的社区信息平台和多功能文化休闲场所方向发展。
《报告》指出,为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拓展新的营收增长点,2013年,北京、上海、长沙、西安、洛阳等地的上网服务企业在原有创新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网络咖啡”式、“网络游戏”式、“演艺吧”式、“融资租赁”式、“电子竞技”式、“物流配送+网吧”式、“园林”式、“网络学堂”式等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不同类型经营模式的特色上网服务企业相继涌现,上海网鱼网咖、江苏浪淘沙、江苏新美锦、西安红树林、安徽战略高手电子竞技俱乐部、长沙上机堂、苏州腾龙、四川星空网络等转型升级成效较为突出的企业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报告》分析认为,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宽带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终端及应用日新月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下,在文化部大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工作以及行业政策调整的带动下,未来几年,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和机遇期。
《报告》预计,受整体市场经营环境转变的影响,未来几年内,全国上网服务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和数量将持续减少,但部分连锁企业的规模将有所扩大,上网服务企业的经营业态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将更多地与其他行业相融合,其平台价值将得到更大的发挥。同时,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整治无照经营行为,部分上网服务企业的经营环境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环境差、服务差和经营效益不好的场所或转型升级或将面临淘汰,恶性竞争将减少,市场秩序日趋规范,行业形象逐渐改善。此外,行业中的连锁经营、委托经营、联合运营等模式将逐渐成熟。并且,随着上网服务行业准入政策的调整,资本市场将趋活跃。据了解,2014年,文化部将完成对《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修改后的政策亦将更加贴近网络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多方合力,共同推进转型升级
当然,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单凭部分企业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行业多方合力,共同推动。
2013年5月31日,经过多方长期筹备,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在北京正式挂牌运作。随后,协会着手开展了一系列的行业维权工作,并针对行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组织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同时,积极配合文化部推动上网服务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多次对上网服务行业进行调研,深入走访各地上网服务企业,与各种类型的上网服务企业经营者探讨行业转型升级之路,在提升上网服务行业的自律能力、转型升级能力,增强行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3年9月10日至11日,在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指导下,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在上海举办了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围绕转型升级的主题,本着立足于市场现状、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网服务行业管理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和产业链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共计300余人就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令上海网鱼网咖、苏州腾龙、四川星空网络等上网服务企业的特色网吧成功经营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宣传推广,上海、深圳等地的文化主管部门在上网服务行业管理政策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做法也得以广泛交流。据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会长张新建介绍,今年,协会将继续发挥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方面的作用,力争为上网服务行业争取到更多政策支持,享受到国家促进信息化消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以及国家智慧型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优惠。
作为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文化部在上网服务行业的管理工作方面将继续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主,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开展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支持上网服务企业探索新的业态和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效益,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改善行业形象,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逐步改造成为适合不同人群,兼具上网服务、社交、休闲娱乐、体育竞技、远程网络服务及教育培训功能,在文化消费中起积极引领作用的社区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和多功能文化消费场所。二是加快修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对经实践证明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条款予以取消,对可通过事后监管保障规范的条款予以强化。三是改进连锁上网服务企业管理政策,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形成连锁经营和单体经营合理配置的市场格局。四是探索上网服务行业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发挥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的技术监管优势和作用。五是继续推动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维权、行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上一篇: 文化部启动网吧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修订 |
下一篇: 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业步入转型升级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