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司
艺术司
蔡武部长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0-01-05 13:26 来源: 编辑:艺术司
信息来源: 2010-01-05

同志们:

   大家好!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文化部首次举办了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活动,推出了一批优秀保留剧目。我代表部党组向获得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艺术院团表示热烈祝贺!向参与创作演出的艺术家表示诚挚的敬意!

优秀保留剧目是经过长期演出实践磨砺、经受了时间和观众检验的优秀艺术作品。开展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对于正确引导剧目创作,鼓励艺术院团多为人民创作精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艺术创作持续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是对新时期艺术创作成果的全面展示和检阅。

本次评选活动,以1978年以来首演并且演出超过400场为起点,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舞台艺术创作成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筛选。这项活动从5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解放军文化主管部门和艺术院团的积极响应。第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各地申报的作品近1200部。正式报送音像及文字资料的作品多达350多部,最终荣获“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18部作品就是“多中选好、优中选优”的结果。纵观这次参评获奖作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题材广泛、艺术品种多样,既包括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又包括现代戏,充分体现了“双百”方针和“三并举”剧目政策。获奖的优秀保留剧目,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和谐统一。这些剧目脍炙人口、雅俗共赏,多部作品已成为经典之作。

(二)揭示了继承与创新的深刻内涵,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川剧《金子》对川剧各种传统表演形式、语汇进行了精到的选择与组合,同时又多方面吸收与借鉴其他剧种优长,舞台呈现新颖,更具现代气息;舞剧《丝路花雨》,从创作观念和舞台样式上突破了中国民族舞剧原有的局限。

(三)造就了名角、名团,促进了艺术人才队伍建设。

此次入选的剧目星光闪烁,多个剧种的领军人物担当主角。《苦菜花》中的郎咸芬、《五女拜寿》中的茅威涛、《父亲》中的宋国锋、《金子》中的沈铁梅、《一二三,起步走》中的顾芗……。这些剧目的持续演出,还为一代又一代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学习、成长的舞台。

(四)这些剧目的久演不衰和广泛移植演出,生动地诠释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剧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舞剧《丝路花雨》在海内外演出1600余场,深受欢迎。话剧《立秋》共演出500多场,投资150万元,实现演出收入1000多万元。儿童剧《一二三,起步走》演出4000多场,全国近一百个院团移植,受到小观众的热烈欢迎。杂技剧《时空之旅》每天都有演出,2005年首演至今,演出1600场,演出收入1.7亿元,是总投资3000万元的5.6倍。

二、开展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改进文艺评奖的积极举措。

文艺评奖对于促进新剧目创作、推出优秀艺术人才具有很强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这是要充分肯定的。但是,由于各种“评奖”的指挥棒作用,舞台艺术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如有的院团编演新剧目只重视参评获奖,而不重视剧目的长期演出。有些作品专家们欣赏品评,但观众并不买账,“叫好不叫座”。开展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重视观众和市场的评价,提高对演出场次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评奖导向,鼓励优秀剧目面向观众、面向市场,接受检验。从这次评选情况看,有上千台剧目达到了要求的场次,说明好的剧目完全能够做到“叫好又叫座”。

这一评奖导向的重大变化,反映出政府部门对艺术规律、市场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与此相应的在文化管理手段上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今后,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将作为文化部常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

三、充分发挥优秀保留剧目的示范作用,推动艺术创作的持续繁荣发展。

(一)学习优秀保留剧目的创作经验。首先,从艺术决策机制上看,要进行科学的市场论证,要把能不能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当作一项重要的指标。不能单纯为了获奖而创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获奖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更不能急功近利,为了迎合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迎合市场,而降低艺术品位,丢失艺术的尊严,搞媚俗低俗的东西。其次,要把有没有艺术创新,有没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当作重要指标。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正确认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主题和人物;要勇于创新,既要不断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又要积极引导和提升观众的审美趣味。

(二)不断创造新的优秀保留剧目。今天的创新,在明天就成为传统。现在的新创作作品,可能成为以后的保留剧目。我们不仅要传承前辈的优秀保留剧目,更要不断创造新的剧目,为当代、为后人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艺术积累。

(三)建立保留剧目演出制度。要逐步建立演出季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演出规划。要积极研究剧目移植推广的方式方法,发挥移植演出的独特魅力,扩大优秀保留剧目的影响力。还要借鉴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做大做强,面向国际市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展示中国当代舞台艺术的风采与实力。

(四)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各级政府和艺术院团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伯乐识马的眼力,用事业吸引人,用感情打动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用制度和法规管理人,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

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进入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创作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新高潮而努力奋斗。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