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司
艺术司
地方政协委员谈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1-03-24 17:17 来源: 编辑:艺术司
信息来源: 2011-03-24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近期结束的一些地方两会上,不少地方政协委员以国际视野为文化领域建言献策,透露出各界对文化事业的共同关注。

  湖北政协委员沈虹光、沈海宁、傅中望: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和欧洲各国播出,影响非凡。湖北省“俄罗斯中国年湖北周”“挪威湖北周”“武汉杂技欧美行”等活动中,大都以文化艺术唱主角,收获的是湖北整体形象、世界认知度,以及文化的自信和长远的影响力。这是通过其他手段无法企及的文化实力的展现。

  政府对“走出去”从政策、资金保障、优惠奖励上,应有更大倾斜。应乘势而上,加大湖北文化品牌的打造,积极鼓励文化“走出去”。

  浙江政协委员张美凤、郑勇军:新兴战略产业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在海外任教的浙江教师就是可以为我所用的资源。海外浙师是政府下一步要凝聚的力量。他们不一定是全职回国,也可以是短期的。任教或者科研,将为政府发挥出智囊团的作用。

  在国外,大学教授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好的大学基本能包揽五大洲的人才。现在,在国际上引进博士生,也是高校的目标。

  海南政协委员毕华、王茀跃、房方、邢福孝: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应合理利用岸线资源,规划建设环海南岛黄金海岸旅游长廊;尽快申请国家立项“光伏岛”,创建国际低碳旅游标志;用法律手段消除旅游“零负团费”顽疾,重振海南旅游形象。

  建议海南省政府把海外华文教育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以保证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支持“五侨”部门“走出去”。

  重庆政协委员常亮:要打造国际化城市,就需要提升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建议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或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立一个国际街区,借用香港的发展模式,从路牌指示到商务、生活交流都使用中英文双语,使之成为一个小型的国际村。在此工作的保安、导购、医生等人员需掌握基本的英文交流能力,而一些商务文件、政府公文等都应实现“双语化”,从而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

  建议政府通过设立地方性奖学金、减免学费、简化办理签证手续等方式,鼓励更多外国留学生来重庆交流深造。

  广东政协委员罗君美:建议利用粤港两地专业人才引进世界高尖专业技术。广东之所以能成为今日的经济大省,离不开人才所做的贡献。香港人才大多拥有丰富的国外工作经验,如果这些国际人才能够进入广东,粤港两地人才交融,一定能为广东发展带来新鲜血液。

  北京政协委员籍之伟:公办中学不应举办国际班,这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占用。北京地区的优质中学资源不是过剩,而是紧缺。公办学校的资金来自政府,是全体纳税人的付出,任务是完成正常的中学教学计划。除非学校是培养公派留学生,否则不应举办国际班。学生国外求学的需求,应由民办教育机构承担。

  上海政协委员屠海鸣:在上海迪士尼项目中,中美股份分别为57%和43%,这个比例与香港迪士尼乐园双方的股份比例相同。建议上海相关部门早做准备、早做防范,尽可能降低上海迪士尼经营风险。

  首先,应该吸取香港迪士尼的教训,尽可能介入迪士尼酒店、迪士尼频道、迪士尼英语教育等高利润的附属经营项目,参与利润分成。其次,要多渠道开发客源市场。考虑到票价等因素,上海迪士尼乐园不能只依靠长三角市场,还要开拓全国市场,更需要开拓东南亚市场。上海迪士尼要融入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在上海迪士尼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中,不能拘泥于“纯正的美国文化”,而要与中国游客的需求、中国文化、海派风格结合起来,使之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并能迎合市场的需求。

  湖南政协委员陈貌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参与争夺蚩尤文化品牌的,国内有江西萍乡、贵州凯里、山东阳谷、河南新郑、河北涿鹿,国际上有韩国、日本。据传韩国已在运作将初祖蚩尤作为世界非遗申报。为尊重历史,抢救、保护初祖蚩尤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维护苗瑶诸族文化认同心理中的祖山圣地,已成为当代湖南人紧迫而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支持将大熊山林场定名为蚩尤乡,并在其境内规划建设“中华蚩尤文化园”,作为蚩尤文化标志载体和旅游龙头景区,纳入湖南旅游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