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司
艺术司
于方寸舞台 书时代精神——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献礼建党90周年
发布时间:2011-06-30 11:03 来源: 编辑:艺术司
信息来源: 2011-06-30

  豫剧《铡刀下的红梅》、话剧《生命档案》、秦腔《西京故事》、吕剧《百姓书记》、话剧《大川之灵》……6月25日至7月26日,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将在京举行。27台参演剧目主题鲜明、题材广泛、视野宽阔,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涵盖了话剧、京剧、舞剧、地方戏等多个艺术品种。这些作品关注现实生活,弘扬时代精神,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宣传了党的光辉历史和不朽功绩,反映了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站在时代前列的新人形象,在题材开拓、人物塑造以及艺术表达上均有新的突破。可以说,是“于方寸舞台上书写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

  “这次展演是文化部进一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演将立足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大力唱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说。

  现实题材剧目创作历来是艺术创作的难点和关键。近年来,在文化部和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现实题材剧目创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此次展演得到了全国各地文化厅局、艺术院团和部队文艺团体的积极响应,纷纷组织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创作演出了一批现实题材优秀艺术作品。在各艺术院团踊跃报名、各地文化厅局积极推荐的基础上,文化部艺术司组织专家对90台参评作品进行了认真遴选,最终确定27台优秀剧目参加展演。

  27台参演剧目中,有地方戏20台、话剧4台、京剧2台、舞剧1台。参演的艺术院团中,有国家艺术院团1个,地方国有艺术院团22个,部队艺术院团1个,民营院团3个。一批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得文华奖等奖项的优秀作品,如豫剧《铡刀下的红梅》、话剧《生命档案》、粤剧《刑场上的婚礼》、湘剧《李贞回乡》、滑稽戏《顾家姆妈》、评剧《宰相胡同》、陇剧《苦乐村官》、花灯戏《梭罗寨》等将参加展演;一些新近创作的剧目如秦腔《西京故事》、话剧《小平您好》、吕剧《百姓书记》、话剧《大川之灵》、评剧《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等,贴近生活,关注民生,题材新颖,情感真实,具有很好的艺术潜质,在众多参评剧目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此外,为体现对基层艺术院团和民营艺术院团的积极扶持,河北大厂评剧歌舞团、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江苏无锡市大阿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京评戏曲剧团也将参加此次展演。

  董伟介绍说,这次参加展演的剧目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歌颂优秀共产党人的剧目。如根据解放军档案馆原馆员、全国档案战线时代楷模刘义权先进事迹改编的话剧《生命档案》,根据山东省寿光县原县委书记王伯祥带领寿光人民致富事迹改编的吕剧《百姓书记》,以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为原型、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的豫剧《村官李天成》等;第二类是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如京剧《江姐》、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粤剧《刑场上的婚礼》、湘剧《李贞回乡》和舞剧《红军花》等。第三类是反映改革开放和现实生活的剧目,包括评剧《马本仓当官记》、《咱们村的新鲜事》,秦腔《西京故事》、《秦腔》,甬剧《宁波大哥》,二人台《花落花开》,滑稽戏《顾家姆妈》,河北梆子《日头日头照山乡》等。这些剧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弘扬了主旋律,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为了推出更多优秀剧目,我们主动组织专家下到基层,在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中及时发现好的剧目,帮助有基础、有潜力的剧目进行加工、修改和提高,力争多出好戏。”董伟说。为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观看这些优秀的现代戏,这次展演还实行低票价,50元以下的演出票将占到50%,同时还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安排专场公益演出。

  现实题材作品因为贴近群众生活,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更能发挥主流价值引导的功能。这次展演,既是对当前现实题材艺术创作的大检阅,也是对今后艺术创作的大促进。董伟表示,文化部希望通过此次展演,切实加强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进一步推动现实题材艺术创作的繁荣,引导文艺创作坚持“三贴近”,不断丰富和创新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文化部将继续对现实题材剧目创作予以重点关注、指导、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和演出补贴,加强创作指导和宣传推广,并在文艺评奖、艺术展演、政府采购中予以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