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司
艺术司
在重大舞台上展现才华——《我们的旗帜》文学组成员创作谈
发布时间:2011-07-26 12:13 来源: 编辑:艺术司
信息来源: 2011-07-26
    刘星(《我们的旗帜》文学组成员):

  几年来,有幸作为主创人员参加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几次重大的文艺活动,我体会到:从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为了正义与和平》、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复兴之路》到建党90周年的《我们的旗帜》,可以说一直保持着强势的叙事姿态,一直保持着一腔深情和无限忠诚,让我感受到使命的神圣和付出的光荣。

  每一次党和国家的重大文艺活动,都承载着一个光荣历史的重述,而作为创作人员特别是主创人员,你的思维必须走进历史,深情拥抱历史,在历史里寻找火种,让光芒照进今天。在学习历史中接受历史,在重述历史中享受历史给我们带来的震荡。我是去年四月份开始加入这个晚会的创作的,从晚会名称的确定、主题的产生、段落的划分到节目的顺序,历时一年多的创作历程,是艰辛的但是也是幸福的。

  这些年来,我有一个体会:能在重大的舞台上展现才华是很幸福的事。90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共产党尽展风采,给历史留下一条光辉的足迹,也为文艺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我们尽展才华。旗帜下我们相约,建党100年,我们再来……

   朱海(《我们的旗帜》文学组成员):

  今年我参与了13台晚会制作,《我们的旗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台晚会。

  在这台节目中我感觉收获很大。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考虑到以往的晚会形成了一定的惯性思维,很难跳脱出来。这台晚会却既表达了民意,又写出了党声。

  另外,我想说建党100周年还有10年就要到了,到时我们的晚会该如何表现成就与辉煌?在叙事方式上能不能进一步改变,流露更多的青春气息?《我们的旗帜》做出了探索。在这台晚会中,革命歌曲给观众极大的鼓舞,反映当下现实的歌曲则显得稍弱。我个人觉得,艺术家要出“新”,而不是总走“老”路。在建党100年大庆时,我们希望晚会有一种青春的展示,但“青春”不是指要像唱卡拉0K那样,而是重在呈现良好精神状态,美好形象,尤其是在理想的追求上下功夫。

  我认为《我们的旗帜》的情感描述和刻画很成功,细腻表现了人民和党之间的情感。每一个历史节点都重在情感的表达,而且舞台上一切手段为的都是情感的营造。我在创作诗朗诵《脊梁》时,没有被规定必须一定要怎样写,给了创作自由。这就让我们创作者能够更好地从老百姓角度,运用当下的语言,描写当下的人物,找到重大事件的艺术出发点进行描述,从而表达老百姓的心声。

  所以我认为,在这台晚会上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就是它用情感抓住人心,而不是用历史去抓情感,这非常值得称道。其次,晚会所有演员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导演在组织动员、在节目沟通上做得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