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司
艺术司
蔡武部长在全国现代戏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1-07-26 13:04 来源: 编辑:艺术司
信息来源: 2011-07-26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化部于2011年6月25日至7月26日在北京举办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这次展演是文化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演汇集了不同艺术品种的32台优秀剧目。参演剧目主题鲜明,题材广泛,视野宽阔,形式多样,涵盖了话剧、京剧、舞剧、地方戏等多个艺术品种。这些作品关注现实生活,以人为本,反映了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歌颂了党的伟大征程和不朽功绩,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如由总政话剧团演出的《生命档案》,形象地再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刘义权同志忠诚党的事业,默默无闻,甘当无名英雄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刘义权38年如一日,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崇高精神。又如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西京故事》,展示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心灵震撼。“七一”期间,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成为首都文艺舞台的一大亮点,体现了广大艺术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现代戏创作的优秀成果,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今天,文化部隆重表彰32台参演优秀剧目,总结现代戏创作的经验,就是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从而进一步推动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清醒、自觉地推动文化的改革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认真总结了90年来我们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大政方针。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是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讲话中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论述和观点大大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

  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的论述,把文化建设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各项建设中间,把先进文化建设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来认识。

  二是,在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首次提到“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觉,就是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五四”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对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现代和当代文化,都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三是,胡总书记提出,我们发展文化,要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精神领域的东西,不仅仅是满足需求,还要着眼于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塑造高尚的人格,也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四是,提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文化创造必须是源自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五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十六大以后,我们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出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局面,我们要下决心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六是,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这是贯彻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所做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但要使人民过上富裕、文明的物质生活,而且要使人民群众有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是,胡总书记提出,要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怎么理解这样一个新局面?胡总书记提的这几条标准,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创造这样的新局面。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胡总书记在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政方针中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必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

  胡总书记的讲话通篇贯穿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和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这对于我们清醒而深刻地认识文化发展繁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政策极为重要。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联系文化建设和发展改革的实践,抓好贯彻落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更加清醒、自觉地推动文化的改革发展。

  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人民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人民愿望,反映人民心声,创作出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代表人民利益,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现实题材的创作是舞台艺术创作的难点,但难点一旦突破,就会成为激动人心的亮点。现代戏因为贴近群众生活,体现和传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更能发挥主流价值引导功能。为此,我们要加强对现实题材艺术作品生产的引导,始终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倡导艺术院团建立“联系基层基地”,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真诚倾听人民的呼声,真实反映人民的愿望,在人民的伟大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力求以情感人,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结合,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

  三、始终坚持艺术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满足需求的渠道和手段不断增多,我们必须要研究和把握艺术创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与时俱进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在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艺术表现方式方法,在强调艺术本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科技手段,不断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后,文化部将进一步加强对现实题材艺术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鼓励和扶持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感受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坚实脚步,热情讴歌人民群众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真实记录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同时,组织艺术家下基层指导创作,对有基础、有潜力的剧目进行加工、修改、提高,力争多出好戏,真正使时代成为戏剧的主题,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戏剧作品表现、鉴赏评判的主体。

  我国的文化建设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希望广大艺术工作者珍惜机遇,与时俱进,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