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司
艺术司
《红河谷》:人性之花在东西冲突下绽放
发布时间:2011-08-09 10:32 来源: 编辑:艺术司
信息来源: 2011-08-09
  由冯小宁导演的电影《红河谷》,曾以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精良的制作赢得广大观众的赞誉和多项殊荣。如今,大型原创歌剧《红河谷》将重磅推出,作为2011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开幕式剧目,于8月2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7月31日,该剧主创人员齐聚在中国歌剧舞剧院,向大家介绍了这部震撼人心的民族歌剧的创排情况与幕后故事。

  歌剧《红河谷》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与歌唱家殷秀梅、电影导演冯小宁联合创意。作为该剧的策划人之一,殷秀梅的歌剧情结正是始于中国歌剧舞剧院——30年前,施光南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合作创作了歌剧《伤逝》,女主角子君就是由殷秀梅扮演的。冯小宁将《红河谷》的剧本以零版权交给中国歌剧舞剧院使用,并参与到前期改编剧本的讨论中来,推动了《红河谷》在歌剧舞台上的诞生。

  歌剧《红河谷》汇聚了许多人的力量: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孟卫东担任作曲,陈蔚担任总导演,姜金一担任指挥,殷秀梅、魏松、于爽、金郑健、陈小朵、张新华等歌唱家担任主要角色,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邢辛、服装设计彭丁煌也强力加盟,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舞剧团、交响乐团近200名演员联合演出……

  每个人对该剧的热爱与投入令人深深感动。孟卫东此番临危受命,于4月前接受了《红河谷》的创作任务,为此,他推掉了金钟奖评委等多项邀请,通宵达旦地潜心创作。对威尔第、普契尼等名家作品的熟悉,加上自己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及多次进藏采风的感悟,让孟卫东写出了一部既不照搬西洋歌剧套路、也不拘泥经典民族歌剧样式的创新化大歌剧音乐,西藏的圣洁、雪山的巍峨透过旋律直击人心;“要让这部剧成为舞台上站得住、唱得响、留得住的作品。”为了这个目标,曾执导过几十部中外歌剧的陈蔚对《红河谷》精心打磨,从剧情的铺陈到演员的眼神无不反复推敲;指挥姜金一天天到场排演,投入地诠释音乐,他表示,看到该剧本时,一种激情就油然而生;上海歌剧院副院长、男高音歌唱家魏松也表达了对该剧的赞美:“通宵读完脚本和钢琴谱后,我非常激动,马上给姜指挥发短信,表示这部作品从旋律到剧本、合唱都非常好!”

  据了解,《红河谷》剧组的百余名演员每天要进行10个小时的无间断排练,形体、唱功、台词、表演每个环节都不懈怠。“这样认真执着的团队非常难得,有这样强的班子,该剧一定可以获得成功。”殷秀梅感慨地说。

  《红河谷》以20世纪初的西藏为背景,讲述了英国侵略者进犯西藏时,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抵御外侮、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相比电影,歌剧《红河谷》充分运用演唱、表演、舞蹈、民俗仪式场面、多媒体影像等多种艺术手段,激烈的戏剧冲突、大气磅礴的音乐制作、细致精美的舞台呈现,以及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民族融合中流露的真情,会带给观众更直接的心灵冲击和震撼。

  “这部戏的魂就是‘东方和西方’‘融合与冲突’,最重要的主题必然是那朵东西方两大文明激烈冲突下绽放的人性之花。”陈蔚这样说道。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李小祥也表示:“该剧告诉人们,绝不能用武力将自己的文明强加给别人,否则那将是东西方共同的灾难,唯有和平共处、相互理解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多年来,中国歌剧舞剧院先后排演了《白毛女》、《原野》等近百部著名歌剧和舞剧,并多次到世界各地演出,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动我国与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做出了贡献。据李小祥介绍,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藏解放60周年之际献给祖国的一份厚礼,中国歌剧舞剧院力图将《红河谷》打造成一部既具有政治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舞台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