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由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创排的大型秦腔现代戏《秦腔》,日前参加了全国优秀现代戏剧目展演。展演期间,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中国剧协和中国现代戏学会分别为该剧召开了研讨会,与会专家盛赞《秦腔》反映了时代的困惑和艰难的选择,是一部很难得的现实主义力作。
吕育忠(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
《秦腔》描述的是代表农民的精神之火与文化之脉的秦腔遭遇衰落的命运,令人感觉到酸楚。小说的文化容量和社会信息是相当丰厚的,正因为如此,给舞台艺术创作、艺术概括与整合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但是,西安秦腔剧院的艺术家们知难而进,以关注现实的文化责任和锐意创新的艺术精神,成功地推出了现代戏《秦腔》。
谢迎春(《秦腔》编剧、国家一级编剧):
《秦腔》是根据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我们在把握原作文化指向的前提下有两个大的改动。一是将主线、副线进行对调,二是将原作中夏天义和夏天智两个人物合二为一。
谢艳春(《秦腔》编剧、国家一级编剧):
《秦腔》写的是对传统的回望,对心灵的守护。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了很大冲击,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和深思的问题。剧中表现了夏天义、白雪、君亭、夏风等不同人物在这个背景下的不同选择,让观众来思考、来评判。
周育德(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
这个戏展示出了两种矛盾,一是秦人对精神家园的态度问题,一是对待土地的守护问题,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问题,要认真考虑。
王安奎(戏曲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
《秦腔》是一部很有特色、很有秦腔味道、很有文化价值的好戏。编剧在改编中实现了大的超越,她们写出了秦腔顽强的生命力。建议把秦腔的价值、秦腔的韵味、秦腔在群众中间深深扎根的东西突现出来,会更加感人。
刘玉玲(戏曲表演艺术家):
易俗社根基深,底子厚,在改革中实现了出人出戏,培养出了秦腔的领军人物。惠敏莉的表演、身段、基本功、声乐修养非常好,全台的演员“四梁八柱”都很好,满台生辉。
邹忆青(著名编剧):
《秦腔》不是单纯的主题,而是多义性、多面性、现实性的好作品。引生是神来之笔,他因爱秦腔而非常爱白雪,为白雪而自残,给观众奇特震撼。
蔡英莲(戏曲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惠敏莉嗓音纯、亮、甜、润,非常松弛。陈超武的音色真、圆、宽、亮。几个男主演都演唱得游刃有余。唱腔最主要是抒情,是揭示人物心灵的手段,不能为唱而唱,希望演员在高亢的前提下把唱段再细化。
谭志湘(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评论家):
《秦腔》剧本相当好,是一次创造。英国戏剧家讲过这样一句话:剧场是一个达到民族思考的场所。我觉得这个戏达到了民族思考的高度,它是对民族的思考,对民族走向、民族发展的思考,是一部很难得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个戏有隐喻、有思想、有倾向、有渴望、有等待、有希望,让人在剧场里感触很多,这是非常难得的。
蔡体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对两位剧作家我是极为赞赏的。《秦腔》是现代戏当中现实性很强的作品。戏中涉及了当代改革进程中的诸多问题,没有回避。比如土地的问题,尤其是技术的转化问题,这个戏的价值也就在此。另外,我希望《秦腔》的舞美更加写意一些。
刘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秦腔》中文化含量和底蕴是特别深厚的。在这个戏里面,“秦腔”既是狭义的、具体的,又是一种广义和象征的。戏中包含的主线和副线恰恰把作为秦腔的狭义和广义、具体和象征全都包括其中。夏天义塑造得非常成功,有一种历史的积淀在里面。他对秦腔脸谱的投入、爱好,实际上和他对土地的眷恋、至爱一脉相承。白雪塑造得非常感人。
裴福林(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教授):
《秦腔》关注的是土地和传统文化的守望,围绕着这么重大的命题来做戏,重大又厚重。如剧中白雪对秦腔的坚守、老主任对土地的坚守、引生对白雪的暗恋,都写到了极致。
朱维英(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这是一部很有前途的戏,唱腔在创作和继承上都获得了成功。第一,秦腔表现《秦腔》非常合适,合乎剧情和剧种音乐特点,淋漓尽致展现了秦腔的慷慨、悲壮、高亢、苍凉、激越。第二,唱腔音乐在继承创新上比较得法。剧种风格浓烈,色彩鲜明,主要人物唱腔在出新的同时,保留了秦腔原汁原味的风格。第三,音乐很讲究布局,注重音乐的完整性。从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关系、人物个性等方面通盘考虑,写得非常成功。建议配器再个性化一点,音乐色彩对比再强一些。
龚和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研究员):
选择这部小说来改编是非常有眼光的。这个戏在保持小说文化底蕴的同时,创造性地按照舞台要求来创作,这非常好。作品中的两组矛盾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国家虽有很大发展,但也付出了不少代价。这个戏触及了时代的困惑,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是土地和秦腔的挽歌,而是带有悲剧意蕴的一曲悲壮颂歌。
这个戏锲而不舍地搞下去,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建议引生唱的秦腔可以更加传统一些,声腔上稍微有点区别,这样观赏性就更强了。
雍涛(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院长):
很高兴各位专家提出这么多弥足珍贵的意见,这是我们一个非常大的收获。我们回去一定组织主创班子、主要演员认真研究大家的意见,做进一步修改,继续打磨,把这部戏打造成真正的精品力作。
刘向阳(陕西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
我代表文化厅感谢各位对陕西戏剧事业的支持,对陕西的关爱,也欢迎各位到陕西来。
屈曌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