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文化报记者郭人旗报道:作为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之一,9月1日晚在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上演的山东莱芜梆子《儿行千里》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着力塑造了一位既严厉又慈祥的母亲对深陷官场歧途的儿子的谆谆教诲。观看演出时,北京市东城区居民段清媛说:“这真是一部好戏,在浓浓的亲情中给人以深刻的教育。”
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中的众多主旋律戏剧竞相绽放,异彩纷呈,不仅赢得了专家的肯定,而且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正如山东省莱芜市委书记刘士合所说:“不是观众不喜欢主旋律戏剧,也不是主旋律戏剧没有市场,而是戏剧的内容和形式是否适应时代,是否适应了更广大的市场和更多观众的需求。”
精品荟萃亮点纷呈
从8月至10月,由文化部主办的“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天桥剧场等地陆续上演,为观众奉献了119台剧目,共计240余场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展演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舞台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参演剧目艺术门类齐全,题材广泛。其中,讴歌改革开放、歌颂英模人物、反映百姓生活、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现实题材剧目占到了参演剧目的1/3,成为本次展演的一大亮点。
从题材上来看,本次展演中的主旋律戏剧既有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剧目,如京剧《江姐》、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粤剧《刑场上的婚礼》等,也有表现当代英模人物和优秀共产党人的剧目,如话剧《郭明义》和《生命档案》、吕剧《百姓书记》、豫剧《兰考往事——焦裕禄》等;既有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改革进程的剧目,如话剧《小平您好》和《红旗渠》、评剧《马本仓当官记》等,也有反映凡人小事、百姓生活的剧目,如话剧《向上走向下走》和《搬家》、滑稽戏《顾家姆妈》、陇剧《苦乐村官》等。这些剧目无一不紧扣时代脉搏,表现时代主题,唱响了时代精神主旋律。
“共产党人战不死,就是因为我们有信仰、有信念,信仰是军魂,是我们神圣的旗帜。信仰就是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军队。”当话剧《信仰》中主角张绪动情地说出这句话时,全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信仰的力量朴素但让人感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不能没有信仰,在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们是怀揣信仰孜孜追求幸福;在和平年代,我们要乐享幸福而不忘坚守信仰。有信仰的民族才有希望。”退休教师顾建国说,这也是主旋律戏剧所具备的特殊意义。
积极创新破陈规
从此次展演情况来看,参展的多数主旋律戏剧都能从转变观念入手,选择观众关心的现实生活为创作题材,描写普通群众的情感,不仅主题内涵深刻,艺术表现也更富有张力,从而拉近了戏剧与群众的距离,反响普遍比较热烈。辽宁人艺演出的话剧《父亲》描写下岗工人和打工者在艰难中的创业精神,展现了小人物的生活时态与美好的道德情操,与观众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反映抗战内容的重庆话剧《河街茶馆》展现了形形色色的各类底层人物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期,为抗战贡献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其所彰显的平民爱国情怀让人为之感动。扬剧《丹凤湖畔》以生活中常见的细小事件构成主要情节,以小故事反映大主题,被誉为一部“真正接地气、说人话、演生活,反映百姓需求的好戏”。
这些创新性的尝试让主旋律戏剧彰显出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不俗的社会反响。例如话剧《红旗渠》获得了一片叫好的市场口碑,去年首演至今,该剧已在国内巡演80多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背景的观众都被该剧深深感动。
回归艺术真实
什么是主旋律?从大的方面说,一切表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传达美好情操、体现时代精神气韵的艺术作品都可被视为主旋律作品。《河街茶馆》制作人、重庆话剧团团长王庆华则用“正能量”来定义主旋律,主旋律戏剧应该用人性化的语言讲述人性化的故事,用崇高的精神表现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生活。“主旋律题材是严肃的,但表现方式可以是生动活泼的,既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又传达了深刻的主题内涵。”她说。
不会讲故事、表现形式单一是部分主旋律戏剧不为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在此次展演中有所改变。由河南省豫剧二团历经6年艰辛创排的《苏武牧羊》借鉴了话剧、影视剧的表现手法和现代声乐技法等艺术种类的优势,将舞剧、歌剧、话剧及舞蹈融为一体。新颖的舞台呈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浓烈的感染力,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自称此前“从未完整地看过一出戏剧”的北航研究生刘雁冰深深为剧中恢弘的场景、凄美的唱腔、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所震撼。
业内人士表示,能打动观众的心才叫真正的主旋律,主旋律戏剧承担着慰藉人心、培育精神的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应该拥有更多的观众和更广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