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司
艺术司
唯有心贴大地 才懂百姓情深
发布时间:2013-08-29 09: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8-29

  中国文化报记者屈菡报道:一边是集中了国内优秀文化资源的国家艺术院团,一边是对高雅艺术求之若渴的城市百姓,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这是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艺术司联合开展的“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馆)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的初衷。它让14个国家艺术院团(馆)走进首批31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使高雅艺术真正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8月9日,吉林省长春市的东方大剧院内,中央芭蕾舞团正在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很多观众进场时带去了零食,演出中却顾不上打开包装。团长冯英就坐在观众席上,每到一个变奏结束,她带头鼓掌,很快,观众就学会了在恰当的时候用掌声给演员鼓励。演出结束后,观众的掌声持久不断。“来之前,我寻思着看这样的演出会困,没想到看得很投入,芭蕾太美了。”王女士说。“这么顶级的演出,在北京剧场看怎么也得1000多块钱吧?如今在家门口几十块钱就能欣赏到,感觉老幸福了!”文艺爱好者徐先生说。

  这仅是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艺术司联合开展的“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馆)志愿服务走基层演出的一幕,在全国31个城市,相同的感动与感慨经常上演。这种高雅艺术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是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创新。活动采取项目运作、订单服务的方式,通过组织文艺演出、培训辅导、展览展示等活动,实现了国家级院团文化艺术资源与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如今,已经签订的项目达到68个。

  高雅艺术要往“低”处走

  8月5日,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正在进行。12位中国交响乐团的首席演奏员脱去燕尾服,换上不同颜色的T恤,为在场的600位观众讲解交响乐的乐器知识:长号“长”在哪里,圆号“圆”在哪里,它们分别位于乐队的什么位置,数量有多少等。

  乔鲲参与了这场演出,直到接受采访时,他还未从当时的兴奋劲儿中走出。“观众学习交响乐的热情特别高,真没想到那里的音乐土壤如此肥沃。”乔鲲说。这位长号副首席是苏州人,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常常被人问:长号是跟大象鼻子一样吗?从那时起他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愿望,要让更多普通人了解交响乐。“我们其实就是想告诉观众,演奏员也是老百姓,高雅艺术其实并不遥远。”乔鲲说,这种平易近人的互动获得了观众的喜欢,他们向台上的老师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比如长号吹出的音和圆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调音要以双簧管为准……

  “当然,这种沟通方式对演员的要求更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乔鲲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吹奏风格,他把相同的旋律按照不同风格演绎,当台下的观众听懂了法国的浪漫、德国的古板以及美国的自由时,他们使劲地鼓掌,让乔鲲觉得“心里特别爽”。以前,很多演奏员抱怨观众不懂得欣赏交响乐,连什么时候鼓掌都不会,通过这次互动他们意识到,正是因为缺乏参与、没有互动,所以老百姓才与高雅艺术有了隔阂。“音乐不能高高在上,只有让观众了解交响乐,他们才能懂得欣赏并逐渐喜欢。”乔鲲说。

  作为一种公益演出,“大地情深”演出演员的收入要比平时的商演少很多,但是乔鲲认为,这种演出的意义要远比报酬的价值高许多。演出结束后,很多孩子跑上舞台,跟演奏员合影留念,并希望跟他们继续学习。“这能影响一代人啊。”乔鲲说。

  带队演出的中国交响乐团党委副书记巩保江也没想到演出反响会如此好:“中国交响乐团已经十几年没去过苏州了,就是因为当地没有大型剧院,放不下100多人的乐团。”这次乐团考虑采取小分队的形式,把在北京开展多年的“打开音乐之门”移到苏州,将普及与演奏结合起来。“通过这次演出,乐团也认识到,要多走到基层,并且把公共文化服务继续做下去。”巩保江说。

  一个平台撬动多方资源

  成都今年邀请的演出和讲座场次是最多的,目前达成意向的有50多场。谈到“大地情深”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四川成都市文化局社文处处长杨晓泉说:“示范区创建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较好,而且经过两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设施有了明显提高,服务供给渠道较为顺畅,由于文化活动开展频繁,市民的艺术欣赏水平和需求也比较高。然而,一些地方的国家级演出却非常少,另外就是高价的商业演出,普通市民很难欣赏到。”所以,当中央民族乐团小分队5月在成都的露天舞台演出时,尽管突然下起了大雨,很多市民还是打着雨伞、穿着雨衣看完了演出。

  “以前我们的公益演出是以‘三下乡’和‘进校园’为主,而恰恰忽略了城镇、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大地情深’的实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艺术总监周维说。

  “大地情深”活动就如同文化部搭建了一个平台,把高雅艺术直接引入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不仅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家艺术院团开拓国内市场,最终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同时,周维也表示:“到基层演出也是反思创作的过程,因为这些城镇居民正是我们日常演出时需要面对的观众,他们对艺术的审美水平比较高,尤其是年轻人追求时尚,艺术元素一旦落伍,就无法吸引他们,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这也充分反映了“大地情深”活动在引导艺术创作、引导院团改革方面的独特作用。

  除了演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还带去了讲座。“面对专业院团以及社区的文艺骨干,讲解艺术创作过程,这些内容很实际也很实用,今后基层文艺工作者自己就能编、创、演,艺术服务把‘输血’变成了‘造血’。”周维说。

  在中芭的《天鹅湖》演出时,长春市文化局在售票之外专门组织了一些观众,他们是街道和社区的文化工作人员、文艺院团的文艺工作者。“希望他们能开拓眼界,自己欣赏到美了,才能更好地做基层文化工作。” 长春市文广新局艺术处处长韩铭飞说。他希望接下来到长春演出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演出之外也能办个讲座,给长春市儿艺传经送宝,讲讲如何运作一部儿童剧。

  保障经费各显神通

  “大地情深”活动与以往的公益性下基层演出不同,其经费保障制度可以概括为“国家补贴一点、政府购买一点、售票得到一点、社会赞助一点”,也就是通过各方出力,来实现多方共赢,改变了公益服务的简单化模式,有利于形成一个长效运行的机制。

  “《天鹅湖》的票价在80元至580元不等,而且100元左右的座位居多。”韩铭飞说,有了国家补贴,他们负担就没那么重,更便于操作。“如果‘大地情深’继续举办的话,我们还要请。明年是《红色娘子军》创排50周年,希望他们再来演。”

  国家艺术院团则以成本价进行演出,用来保障道具运输、演员劳务等最基本的支出。“培养观众、培育市场是国家艺术院团的职责所在,但我们毕竟是企业,如果每场都赔钱,就不具备可持续性。”周维坦白地说,“大地情深”的演出虽然低于商演价位,但保证了基本演出成本,具备持久性。

  尽管如此,冯英还是希望国家给每场演出的补贴能够多一点。此次,长春市给中芭下的“菜单”是《天鹅湖》,但由于中芭下半年要在法国演出这部戏,所以舞台布景早已运到法国,而通过海运把布景运回国需要70天,时间来不及,中芭只好重新制作了一套布景。这让韩铭飞和同事们非常感动,但对剧团而言,的确是笔意外的花销。

  “我们5月底邀请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了4场《白雪公主》,采用的是市场运作方式。”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郭林说。他所说的市场运作就是寻求企业赞助,市政府支付一半的费用,由当地文化传媒公司支付另一半的费用,该企业由此获得冠名权和门票收入,以及随后的国家补贴。“我们的演出票有一半是免费提供给农民工的孩子,另一半采取低票价。赞助商可能没有什么盈余,其实他们的目的不在于赚钱,是通过与政府合办公益项目而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力。”郭林分析。

  接下来,银川还将邀请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孔子》,他们与一家银行的合作谈判有了眉目。“采用市场合作是银川市开展文化活动的传统,尽管西部有实力的企业不多,但他们很乐意参与。”郭林说,而这也跟政府的前期宣传有关,每场演出开演前一个月,政府都会在报纸和网络上进行宣传,提高知晓度。

  但是目前,吸引社会赞助的城市还不多。“大地情深”今年是第一年举办,很多地方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同时在意识上也有些欠缺。“我们正在考虑下一步与企业谈合作,以便使公益服务形成良性循环。”韩铭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