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张妮:群星奖每场比赛开始前,志愿者会将“十艺节”吉祥物“凤舞东方”抛向观众席,观众你争我抢都想成为幸运儿——担任当场比赛的大众评审。每场比赛共设14名大众评审,他们对节目以“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来评判。据悉,大众评审机制于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第十五届群星奖)评选开始引入。
“大众评审作为群众的代表,能更好地体现群星奖的群众性特点,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群星奖作品应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大众评审的评判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喜好、代表了群众声音。”群星奖舞蹈门类决赛第二场的一位大众评审说。
然而,在谈到担任大众评审的心情时,大家纷纷表示与当观众不大一样。群星奖曲艺门类作品决赛大众评审郭玉亮说:“担任大众评审更有责任感,因为我们的打分对演员成绩是有影响的,要认真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对于大众评审的评价标准,郭玉亮表示,曲艺类节目主要看三点:一是与社会结合的紧密度;二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三是作品的深意、寓意。
前来观摩群星奖音乐决赛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主要从声乐、词曲编创、舞台效果等角度综合评定。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认为,大众评审的设置有其合理性。艺术为人民服务,随机抽选大众评审最直观地体现了群众观点。
上一篇: “十艺节”:民族高雅艺术“粉丝”多 |
下一篇: 剧场文明可以再加把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