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司
艺术司
“十艺节”志愿者:喜欢是坚守的理由
发布时间:2013-10-24 10:3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10-24

    中国文化报记者王立元 胡克非报道:9000名志愿者是“十艺节”的一道亮丽风景。

    10月12日,“十艺节”演交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身穿蓝色衣服的志愿者十分显眼。不少人跑过来向志愿者问路,岂不知,这些志愿者除了负责咨询,还可以担当解说。山东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王召梅是“十艺节”组委会从报名的100多个学生中选拔出的24名志愿者之一,主要负责为期两天的“十艺节”演交会。

    “我们解说组每个人负责解说5个展区,分给我的是天津、辽宁、云南等,虽然以前没有做过解说工作,但是我们学的是相关专业,对于参展的院团、企业还是有所了解,解说起来也不会找不着词儿。”王召梅说。通过她的观察,两天的时间里,云南展位和中孚泰集团的展位前聚集的人比较多。“可能是因为《印象·丽江》打响了云南的文化品牌,中孚泰是大剧院建设领域的大企业,也会有很多人关注。”王召梅分析着,演交会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可能不陌生,但对普通参观者来说有点太专业,通过解说,让他们了解舞台演出的最新动态,也有利于培养观众。

    “喜欢”是很多志愿者选择坚守的理由。10月15日,作为“十艺节”系列展览活动之一,欧美经典美术大展在山东省博物馆开展,参观的队伍足足排了两公里,展厅中最忙碌的除了工作人员外就是志愿者。“此次展出的达·芬奇《自画像》在意大利布拉达诺小镇发现,经鉴定画上有3枚达·芬奇指纹,是目前研究界公认的真品……”达·芬奇《自画像》前观赏的人最多,志愿者任飞翔解说完,很费劲地从人群中挤出来。

    任飞翔在曲阜师范大学读历史专业,两年前他在山东省博物馆做起了志愿者。“虽然只是志愿者,我也会把它当成正事做,因为这是我的兴趣。”任飞翔说,因为喜欢,自己对馆里每个厅的摆设、每件展品的知识都烂熟于心。

    文华奖参演参评剧目是“十艺节”的重头戏,剧场里的志愿者也有自己的“专业范儿”。22岁的于松北是地地道道的沈阳人,就读于山东理工大学地质专业,已是大四的学生。虽然面临毕业压力,但听说淄博市有“十艺节”的分会场,他还是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工作。

    志愿者工作很琐碎也很繁忙,于松北随身都带着心爱的快板,空闲下来就打两下。演出间隙,于松北也经常给观众讲起自己熟悉的剧目,“这龙江剧,就是二人转演变而来的,运用数板等调动气氛。”几名年长的山东观众在于松北身边仔细听他讲解。观众刘玉芬告诉记者,她本来对东北戏曲并没有太深的了解,但是听于松北介绍之后,萌发了强烈的兴趣,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这些民间传统剧目,同时她也很感谢“十艺节”组委会安排这些优秀的志愿者来服务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