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根据中央关于对云南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的指示精神,文化部针对云南省文化系统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工作做出统一部署,通过捐款捐物等举措支持文化系统的抗震救灾,为灾区群众战胜困难,重建家园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10月25-26日,文化部艺术司专门组织艺术家小队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在鲁甸县龙头山镇、鲁甸县城及昭通市昭阳区为灾区干部群众和一线抗震救灾人员连续献上3场慰问演出,这是文化部为灾区灾后重建工作做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艺术家小分队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支持承办,人员涵盖了歌曲、戏曲、魔术、脱口秀、相声等多个艺术门类,有总政话剧团著名话剧演员魏积安、梅丽萍,国家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袁慧琴,中国音乐学院男高音歌唱家丁毅,武警文工团著名曲艺演员张保和,知名相声演员宋德全,青年歌手董蕾蕾、曹雪、黄训国,崭露头角的魔术演员于点儿,还有来自四川的曲艺散打演员叮当。这也是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后两个多月时间内第一支慰问演出团队,为了更好地完成好演出任务,艺术家们精心选择了自己的代表作品,为鲁甸人民和广大抗灾部队官兵带来了温暖,更给他们送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川曲艺研究院的“巴蜀笑星”叮当表演的谐剧《我的未来不是梦》诙谐幽默,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演员曹雪《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声里饱含真情,中国武警文工团张保和表演的抗震民谣《中国雄起》让人热血沸腾,国家京剧院袁慧琴带来的京剧《红灯记》选段,令在场的观众大呼过瘾;由魏积安、梅丽萍表演的小品《楼台新曲》,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鲁甸,良好的祝愿犹如一股温泉,注入到鲁甸人民和抗灾官兵的心中,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丁毅演唱的《感恩》,声情并茂,感情真挚;中国铁路文工团魔术师于点儿的表演神秘新奇,令在场的观众瞪大了眼睛,连声惊叹。
为增强演出的互动效果,艺术家们纷纷走下舞台到观众中进行表演。汽车组搭的临时简易舞台成了舞台背景,观众席成了演员们的360度旋转舞台,坐在后排的学生们更是站在板凳上翘首观看中国武警文工团张保和表演的抗震民谣《中国雄起》,当张保和在观众席间高呼“鲁甸雄起、云南雄起、中国雄起”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将手臂举过头顶,紧握拳头一齐呼喊“雄起、雄起……”,如涛的声音在整个龙头山谷间回荡。
来自北京社工队的杨宝伟在演出现场激动地说:“心理医师辅导的效果不一定比演员现场为他们表演节目的效果好,他们需要欢笑,需要哪怕是一点点的放松,你们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太重要了。”一直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一名武警战士说:“两个月来,安置点房屋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心灵的重建比物质的重建更重要,这台演出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重建美好新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慰问演出四天三夜,行程六千多公里,虽行程紧张,但灾区的所见所闻也感染着每一位艺术家。大家纷纷表示:“与基层观众的近距离接触,也给我们演员一个相互给予、相互促进的机会。观众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这是物质不可能达到的效果。而他们对文化的热爱也触动了我们,使我们意识到,艺术家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基层服务。”艺术家们一致将此次慰问演出作为践行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主要精神的一次具体实践,表示贴近生活是创作表演的源泉,坚持走群众路线文艺创作才能“不跑偏”,要把深入基层调研、采风作为文艺创作的“必修课”,让文艺创作真正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