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法规司
政策法规司
改革发展动态第389期
发布时间:2015-08-18 15:17 来源: 编辑:政策法规司
信息来源: 2015-08-18
改革发展动态

389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资讯部                              2015年8月18

 

 

戏曲发展开启春天模式

※编者按※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召开,戏曲发展开启实质意义上的春天模式。本期改革发展动态汇总了近期戏曲发展的重大利好及相关解读,供读者参阅。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

总体目标: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具体内容:包括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支持戏曲剧本创作、支持戏曲演出、改善戏曲生产条件、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加强组织领导等八大项,十九小项。

※高层声音※

2015年7月29日,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强调振兴戏曲艺术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繁荣文艺事业的需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出更多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戏曲精品,不断开创戏曲事业新局面。

刘奇葆强调,走向民间、服务群众,是戏曲艺术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凡有生命力的剧种,都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戏曲必须回到民间去,回到发展的源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创作扎根在民间,把舞台搭建在民间,把来源于群众的戏曲回馈给群众,不断激活戏曲艺术生命力。要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支持不同剧种、不同流派竞相发展,重视继承传统,传艺、传神、传德,鼓励创新创造,出名家、出精品、出流派,努力展现戏曲艺术时代新风貌。

刘奇葆强调,要建立健全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师徒传承,培育观众群体,努力夯实戏曲发展的根基。要深化戏曲院团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造血”功能和发展动力,让戏曲艺术充满生机。

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希望大家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高度自觉的使命感,真抓实干,奋发有为。要学深学透并认真贯彻落实刘奇葆同志的讲话精神,用好用足戏曲政策,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戏曲事业发展的扎实举措和具体行动。要抓住国办印发《若干政策》的契机,为戏曲发展谋取更多红利。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重托,更加自觉地保护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更加自觉地走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前列,争做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者,努力开创戏曲传承发展的新局面。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8月12日在《中国文化报》发表题为《抓住机遇,振兴戏曲艺术》的署名文章提出,国务院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确立了由政府扶持戏曲事业的方针,把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将戏曲艺术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就是将戏曲发展、文化繁荣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这有助于形成更加丰富和完备的社会文化生态;地方政府对当地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负有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应该从项目设立、政策落实和经费支撑上对所在地戏曲院团予以切实有力的扶植与支持;传承与发展戏曲艺术,要从文化生态的源头出发,从新生代抓起,加强戏曲通识教育,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以戏曲艺术为载体的教育活动。

※中央财政支持情况※

传承经典剧目,中央财政每年投入数千万元。 早在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就联合开始实施“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2005至2009年期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2010至2014年五年巩固期每年安排500万元;2015年又安排500万元。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昆曲保护专项资金8000万元,重点用于昆曲传统经典剧目的挖掘整理;建立经典保留剧目演出制度,举办有社会影响的昆曲活动;昆曲理论研究和史料收集;昆曲艺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受益的不仅是昆曲。2005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设立“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专项资金”,自2006年迄今,中央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实行保护和扶持,目前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扶持京剧重点剧目的创作打磨;京剧人才培养;对国家重要指定性艺术活动和下基层、进校园演出等进行补助;对国家重点京剧院团赴境外演出和艺术交流活动进行补助等方面。

设专项,为地方戏曲“输血”。目前,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地方戏曲,中央财政安排了资金,在抢救性记录和保存、传承活动、展示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补助。不仅如此,为支持地方戏曲发展,中央财政还从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地方特色院团建设,用于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地方特色院团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设备购置和优秀剧(节)目创作等。在这一政策下,获财政支持的“流动舞台车”成为行走在各地乡间的一道美丽风景,为农村居民送上各种文化大餐。为解决农村观众看戏搭台难问题,2005年至2012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流动舞台车工程,目前已为地方国有剧团和按要求进行转企改制的中西部县级剧团配送流动舞台车共计1406辆,成为保证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又一重大文化工程。

从剧本到人才,全方位对接支撑戏曲发展。面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期,中央财政还从剧本创作、人才培养、鼓励地方院团转制等各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方位对接戏曲艺术新发展的需求。为破解地方戏曲发展普遍遭遇的“剧本荒”难题,将实施“戏曲剧本孵化计划”,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戏曲企业的优秀戏曲剧本创作项目予以支持。不仅如此,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还对符合条件的县级以下(含县级)转企改制国有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在购置和更新服装、乐器、灯光和音响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2013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艺术基金也将向支持戏曲艺术发展倾斜。这一中央财政拨款设立的基金资助范围包括艺术创作生产、传播交流推广、征集收藏和人才培养方面。戏曲的创作生产、传播交流推广、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均属于基金支持的范畴。

※专家观点※

戏曲专家陈明《若干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对戏曲事业发展颁布的最为具体的文件,作为从事戏曲行业的工作者,我很振奋,让我们对未来戏曲保护传承有了信心。《若干政策》中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三个一批”优秀戏曲剧本扶持表述得很详细。我认为,无论新创还是改编戏曲剧目,都应脚踏实地把传统戏曲精华融入当代生活,直面人生、直面生活,讴歌我们的时代,感受人民心之所想,这样才能使古老戏曲与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步前行。

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若干政策》的出台是党和国家对戏曲艺术高度重视的表现,可以看出,21条措施非常有针对性,也非常完整,包括戏曲人才培养、非遗传承、院团发展、演出场所建设等方面,从城市到农村,从演出团体到教育机构,乃至义务教育层面都囊括在内,让人很受鼓舞。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王馗:《若干政策》涉及中国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支持剧本创作、支持戏曲演出、改善戏曲工作条件、支持戏曲院团发展、完善戏曲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戏曲宣传和普及等。从2001年昆曲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算起,这些都是对近15年来中国戏曲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取得的经验的必然要求。除了延续这些工作措施外,将工作层面扩大到中国戏曲的全部艺术遗产及其传承个体与团体,这是通观中国戏曲发展的实际诉求,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统筹安排。它明确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保护传承戏曲要承担的重要责任,例如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鼓励地方设立戏曲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大力扶持各地、各民族的戏曲艺术,这都是《若干政策》的重要亮点。

陕西易俗社社长、秦腔演员惠敏莉:《若干政策》提出继续安排资金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同时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戏曲职业教育教学等措施,这将为易俗社和秦腔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若干政策》提出为民营院团购置设备和服装。除此之外,民营院团特别希望能与国有院团一同被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清单中,在戏曲进校园、戏曲下乡演出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戏曲剧本荒早就出现,各院团创排新戏不多、投资又大,不敢用青年编剧。现在的青年编剧最缺少的是实践平台,希望在配套政策中有专项基金为青年编剧人才提供实践平台,同时鼓励著名编剧抽出时间培养新人。

表演艺术家郎咸芬我现在很担忧,我感到现在吕剧的中青年演员练的太少,高科技再发达也不能代替戏曲演员的演唱,所以每天的唱念做打必须练,提高中青年演员的整体素质,练功、练唱。党中央如此支持和关爱戏曲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创新,要出人才、要出好的作品,要很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地方动态※

北京市即将出台《北京市地方戏曲院团保护与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更有针对性、更全面地为北京地方戏曲提供政策保护。除此之外,在已经出台的政策中,《北京市惠民低价票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把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营业性剧场,刚刚修订、完善的《北京市舞台艺术创作生产奖励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针对优秀戏曲剧目创作和演出进行扶持奖励,《北京市文化局舞台艺术展演补贴办法》则对各类院团尤其是戏曲类院团参加舞台艺术展演活动给予资金补贴,《北京市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注重在“周末场演出计划”和“百姓周末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中采购戏曲类项目。北京市文化局还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推动戏曲院团改革发展的政策规定,把既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用足用好,形成“一团一策”的长效扶持机制,鼓励院团通过名家工作室、项目制、商业开发等方式进行机制创新。

山西省委召开常委会传达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精神,研究本省贯彻落实意见,指出,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精神,把戏曲传承发展作为山西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使山西戏曲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加大送戏下乡和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的力度,打造一批体现“三个文化”的精品力作,推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戏曲品牌。要把营造戏曲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制定出台我省贯彻国办《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戏曲院团面临的困难,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艺术、支持戏曲事业的良好态势。

江苏省文化局长座谈会透露,《江苏省戏曲传承发展规划》即将正式出台,与此同时,江苏省还将于明年起设立总额为5000万元的江苏艺术基金,从该基金中确定较大比例专门用于戏曲传承发展。与此同时,还将采取划定比例、定向扶持的办法,从江苏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和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中专门拿出一部分用于扶持戏曲传承发展。

山东省直文艺单位戏曲工作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近年来,山东省实施繁荣舞台艺术创作“4+1工程”,其中通过实施“山东地方戏曲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前瞻布局,先行一步,全省戏曲传承、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下一步,将在对全省戏曲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强化人才培养、精品创作,更好地走向民间、服务群众,激活戏曲艺术生命力,让山东戏曲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湖南省戏曲工作座谈会上,湖南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是戏曲工作的一场“及时雨”,吹响了振兴戏曲的集结号。省文化厅将开展全省戏曲调研,摸清底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办法。继续深化戏曲院团改革,深入开展“名师传艺”工程,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加强戏曲人才和观众培养。从明年起,将争取每年让每个村看一场戏曲演出,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的戏曲演出。

四川省文化厅正整合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省川剧院和四川艺术研究院的资源,制定四川地方戏曲保护方案。该方案拟于今年底出台。此次戏曲专项扶持工作是整合了京剧、昆曲和地方戏曲保护财政资金,将此前开展的“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与扶持工程”、“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等纳入“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统一实施。

(综合新华社、《中国文化报》、中国经济网、人民网、《北京日报》、《湖南日报》、《山西日报》、《大众日报》、《四川日报》等报道整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文化发展动态和简报”。

欢迎将相关素材和意见建议发送至邮箱:wenhua@ ce.cn

赠有关领导同志参阅

主编:邹一鸣 成琪 责任编辑:邵希炜 姚逸 联系电话:010-810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