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政策法规司
政策法规司
改革发展动态第427期
发布时间:2016-01-13 15:30 来源: 编辑:政策法规司
信息来源: 2016-01-13
 
改革发展动态

427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资讯部                              2016年1月5

 

 

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再出发

 

※编者按※

日前,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5)》。该报告显示,国有文化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出和利润持续增长,总体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当前,国有文化企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以更开放的气度、更有力的措施深化改革。本期《改革发展动态》盘点了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方面的政策、高层动态、专家观点等内容,供读者参阅。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现状※

日前,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5)》,据悉,该报告已经连续四年发布。

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国国有文化企业从业人员129.9万人,同比增长7.8%;资产总额26488.9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营业总收入12855.1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总额1122.5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977.7亿元,同比增长3.3%

2014年,中央文化企业共计3280户,同比增长6.3%;资产总额7204.3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利润总额458.3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377.3亿元,同比增长3.7%

报告指出,2014年,中央文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依然相对较高,平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比地方国有文化企业高3.1个、3.1个和2.7个百分点,资产营运和偿债能力总体良好。

此外,地方国有文化企业共计10033户,同比增长10.6%;资产总额19284.6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利润总额664.2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600.4亿元,同比增长3.1%

报告指出,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在资源占用、就业规模以及产出与盈利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产业分布来看,在地方国有文化企业内部,“文化产品的生产”部分在产出、资产、盈利等方面继续保持了绝对多数地位,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大类在产出、资产、盈利等方面的相对优势依然明显。

 

※相关政策和措施※

2013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

文号:国办发〔201415

发布时间:201442

相关内容:《通知》提出,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强调国有文化企业要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试点和股权激励试点。

 

③财政部下达10亿文化央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

为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文化产业全面振兴,201412月,中央财政下达2014年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10亿元,共支持72家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实施的118个项目。据了解,此次资金重点支持三个方向:一是支持中央文化企业作为兼并主体,通过购买、控股等方式取得其他文化企业所有权、控股权,或合并组建新企业、集团公司;二是支持中央文化企业进行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资源库、文化与科技融合等项目建设;三是支持具有竞争优势、品牌优势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中央文化企业与国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建设文化产品国际营销网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20157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国有文化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必须发挥示范引领和表率带动作用,在推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中走在前列。要着力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绩效考核,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要建立健全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机制,形成对社会效益的可量化、可核查要求。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不断优化国有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条件。

 

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5824

内容:《指导意见》共分830条,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597

相关内容:《意见》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实践探索,综合各方面意见建议,明确要按照依法规范的原则,探索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管理模式,推动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同时,提出各地可结合实际继续对本地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完善宣传部门有效监管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意见》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企业社会效益的政策保障,提出要完善政府采购和资助办法、完善各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建或改组国有文化资本投资公司等,加大对文化企业社会效益突出的产业项目的支持,更好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意见》还特别针对文化企业特点和当前改革发展实际,提出要加大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力度,推动省属重点文化企业在2020年底前免缴国有资本收益;统筹研究有利于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为文化企业两个效益相统一提供政策支持。

 

201511月,中央财政下达201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7.31亿元支持67家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实施96个项目。这次资金重点支持三个方向:一是支持中央文化企业按照优势互补、资源组合的原则,合并组建新企业或集团公司,作为兼并主体通过购买、直接入股等方式取得其他文化企业所有权或控股权;二是支持中央文化企业集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数字内容资源实施行业及数字运营平台建设,开展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网络传播与运营服务平台;三是支持具有竞争优势、品牌优势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中央文化企业与国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建设文化产品国际营销网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据了解,2011-2015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37.91亿元,推动中央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201511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该转企的尽快转企,全面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分领域逐步减少、放宽、放开对外资的限制,支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

 

※高层动态※

201510月,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志军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题为《把牢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的文章。文章指出,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为市场主体,活力、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同时也要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文化企业面对竞争的压力,往往忽视了文化企业的特殊属性及内在要求,两个效益相统一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淡化社会效益的情况时有出现,存在唯发行量、点击率、销售额的现象。如何建立健全确保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已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就会促进国有文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处理不好或出现含糊,就会偏离改革初衷,直接影响和制约文化企业的发展。文化企业改革发展必须把牢方向,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确保国有文化企业坚守社会责任,把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出更大贡献。

20151126日,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人民日报》刊文,对“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有关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解读。他指出,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促进文化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门类集聚。完善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企业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模式,推动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在新闻出版传媒领域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试点,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创新管理,确保正确舆论导向。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发挥政策的兜底作用,确保文化企业既活得好又走得正。

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家新则表示,推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事关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全局。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理顺出资人管理体系,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要创新出资人管理方式,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精神,建立国有文化资本监管机构运营机构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的三级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提高文资监管科学化水平。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完善管理流程和内控机制,确保权责明确、高效运转,努力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业绩为基础、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相挂钩的业绩考核制度,培养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落实股权董事、监事职能,维护出资人权益。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健全引领机制。与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建立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机制,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使国有文化企业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力量;与文化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完善国有文化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数字生产能力,使国有文化企业成为文化科技创新的先导力量;与文化走出去战略结合起来,创新国有文化企业走出去模式,构建产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双轮驱动的走出去新格局,使国有文化企业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坚力量。

 

※专家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国有文化企业有着与民营文化企业一样的社会责任,就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长荡主流价值,参与国际竞争,传播文化软实力。但同时,国有文化企业是对国家的文化发展富有责任的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国有文化企业不应该与民营企业去抢热门市场,要做“冷门”的事情,做打基础的事情。国有文化企业应该在文化资源的整理,开发这些相对来说投资比较大、产出效益比较长、商业周期比较长等这种真正的基础文化项目上担当主角。因为纯粹的市场机制倾向于短期效益,很多民营文化企业规模比较小,很难考虑长远战略,所以急功近利的情况比较多。国有文化企业就应该瞄准市场上那些长远的东西,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抢短期市场。所以国有文化企业在文化产品开发上,应着眼于那些对国家的长期文化战略有利、不见得马上能挣到钱的项目。

国家行政学院文化研究部主任祁述裕:2013年做的(文化企业)分类改革,公益性、经营性两大类,总体是对的,但是还是显得比较粗。对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要重新思考:第一,不能照搬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第二,要细化国有文化企业的分类;第三,改革的定位要重新考虑。“我比较赞同要定位在承担公益责任,这样对文化企业比较合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徐鹏程:现代企业制度认为,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效率,效率决定效益。股份制改造完成后,国有文化企业的管理体制将发生转变,过去上级管理部门的主管主办制度将向出资人制度转变,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建立后,将依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运作,出资人的意志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形式予以体现,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按照市场化的方法选聘经营层,并对经营的业绩进行考核。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明确了各方面的权力与义务,明确了重大事项决策的流程,也明确了经营者的责任,避免出现“都在管,都不管”、“都在说,都说了不算”的情况,通过体制改革,打破机制僵化的樊篱。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文化发展动态和简报”。

欢迎将相关素材和意见建议发送至邮箱:wenhua@ ce.cn

赠有关领导同志参阅

 

主编:邹一鸣 成琪 责任编辑:邵希炜 联系电话:010-810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