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6月13日晚,中央芭蕾舞团在广东肇庆市广宁县第一中学体育馆举办了题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慰问演出,中芭的艺术家们将一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芭蕾精品荟萃”奉献给了广宁革命老区人民,用艺术点燃了父老乡亲如火的热情,让芭蕾在这里闪耀着璀璨的光亮。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艺术服务于人民的责任和使命,中央芭蕾舞团在繁忙的巡演期间还举办了多场“双扎根”慰问演出,此次来到广东广宁革命老区更是意义非凡。慰问演出由文化部主办,中央芭蕾舞团、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中共广宁县委、广宁县人民政府承办,同时也得到了广宁当地电视台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在开场前的互赠礼物环节中,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冯英女士将一座“红色娘子军”雕塑献给老区人民,象征着中芭与老区人民拼搏精神的代代相传;中共广宁县委书记、县长袁海平先生将写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锦旗赠予中芭,以此感谢各位艺术家能够来到广宁山区送上精品艺术。中共肇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志强等肇庆市和广宁县的相关领导和负责人也均到场观看了演出。
广宁县位于肇庆市中北部,古属岭南百粤地,明朝时期置县,县名取“广泛安宁”之意。这里是一个典型山区县,又是革命老区县,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曾设于此。森林覆盖率达80%的广宁县还是全国著名的“竹子之乡”。中芭此次深入广宁革命老区举行慰问演出,机会难得,以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芭蕾精品作为演出节目,包括《古典女子四人舞》、《男子四人舞》、《红色娘子军》选段、《天鹅湖》选段、《D大调卡农》、《堂·吉诃德》婚礼双人舞、刘雪晨的《Before my time》、张镇新的《下一回合》,涵盖古典、现代以及中国芭蕾,全方位地展现了中芭艺术家们的风采。
晚上七点半,县一中体育馆的座椅早已被老乡们挤得满满当当。当灯光突暗,由中芭四位明星演员朱妍、张剑、王启敏、鲁娜带来的“超豪华版”《古典女子四人舞》一下子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虽不是在专业剧场,座位没有前低后高的设计,后排的观众只能踮起脚尖,再看不见就站到椅子上,但大家却也享受到了剧场观看所没有的“特权”:他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录像,就是想永远定格这美妙的画面。演出的最后一个节目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四场选段“军民联欢”,面对乡亲们的真挚掌声和热切期盼,我们的演员拿出了200%的精气神,将这段经典的舞蹈演绎得更加细腻、温馨、圆满。最终,演出在激昂的全体演员大谢幕中结束。既然没有台上台下的界限,也没有大幕的阻隔,很多观众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直接冲到舞台上和演员们合影留念。
这些来自广宁一中的师生、广宁各镇的住户和当地艺术院校的同学们很少有机会看到这样高水平又“接地气”的艺术作品。作为国家艺术院团,中芭不仅要在世界的舞台上打造中国芭蕾品牌,更有责任和义务把作品带到基层,带给革命老区的人民。人民的满意和支持是我们不断奋进、不断追求艺术新高度的原动力。在广宁上学的一位舞蹈专业的学生对冯英团长表达了她的感受:“今天中芭来到这里演出,我们广宁人民一生当中都很少有机会看到这样的盛宴,所以我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大家有的看不清,就坐在地上或者一直站着,非常辛苦地看完了整场演出,但是我内心觉得非常感恩,你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一场演出!” 来自广宁一中的音乐老师也非常感动:“这么优雅的艺术让我们欣赏到,我一直没有拍照,认真地看现场的气氛去体会、感受,舞姿优美到无法形容了!”广宁的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从来没看过芭蕾,可小小年纪的她似乎也看出了一点门道:“我觉得芭蕾舞演员都很认真,基本功很扎实,我丝毫没有看到他们有紧张的感觉,舞蹈很优美,看出他们平时是很用功地去练习。”的确,演出的虽然是演员们平时非常熟悉的段落,但冯团长在下午排练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为“白天鹅”徐琰和“王子”郭风白作了点拨指导;芭蕾大师徐刚也在下午的彩排时对所有细节进行了逐一“排查”,保证中芭下基层的节目质量不打折扣。
在下午的演出动员中,冯英团长对大家连日来的工作表示赞赏,称赞中芭是一个光荣的、战斗的、英雄的集体。为了不给其他伙伴增加负担,演员们轻伤不下火线,有的演员发着低烧也要上台把最光彩的舞姿呈现给观众;没有专业的地板,冒着可能让演员受伤的风险,在体育馆硬硬的地面铺上一层地胶就当作舞台;没有更衣室和化妆间,卫生间旁边窄窄的通道就成了演员们换服装戴头饰的地方……中芭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只为芭蕾在老区人民心中闪耀的那一刻。
随后的行程中,中芭演职员还将参观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并慰问广宁籍老战士,深入学习老区精神。扎根人民,用芭蕾书写艺术家和人民的深深情谊。正如演员李洁和周兆晖在面对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所说,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和乡亲们在一起,把芭蕾艺术之美传递给这些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