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部团委通过自身的工作和活动,从思想上、业务上和道德上对团员青年进行引导、组织、教育和培养,促进部系统青年的成长进步。经过不懈努力,文化部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在青年中的威信越来越高,青年群体中积极向上、勤奋学习、钻研业务、奉献社会的风气越来越浓。文化部团委先后于1999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和“中央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组织创建活动组织奖”,于2001年获得“创建全国五四红旗团组织活动组织奖”,于2003年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04年又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奖”。把握兴趣 吸引参与 2003年中秋节前夕,文化部团委决定举办一次青年联谊活动。根据青年人敢于冒险、勇于争先,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选择了怀柔“生存岛”作为活动地点。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200余名团员青年分成6个团队,进行了包括步步高、走钢丝、高板障、同心圈、合力过桥、爬网和徒手攀岩的山地障碍赛,还参加了太空行走、射箭飞斧、赛龙舟等集体项目。同心协力、互相帮助、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团队精神。在举办新颖活动的同时,文化部团委也十分注重利用网络手段吸引青年。2000年,部团委就清楚地认识到,青年群体对网络最感兴趣,是掌握网络技术最快的群体,共青团工作不能忽视网络的潜力。他们联合部青联创办“文化青年”网站,开辟了“团青快报”、“青春风采”、“文化沙龙”等频道,设立了“委员写真”、“明日之星”、“理论争鸣”、“业务交流”等栏目,为文化部青联委员和青年演艺人才提供展示的窗口,为文化青年业务研究、理论交流搭建平台,“文化青年”网站日益受到部系统广大团员青年的关注。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有效地吸引了青年人的注意力。他们把共青团组织看作具有丰富资源、传播先进理念、开发个人潜力的大学校,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关心共青团,主动参与团的活动。倡导志愿 带动奉献 2003年10月29日上午,向全国青年文化工作者发出的“争当一名文化志愿者”倡议的声音,在故宫博物院箭楼广场响起。这个倡议是由文化部团委联合全国34家文化单位团组织和部分青年艺术家共同发出的。旨在文化青年中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号召青年文化艺术工作者发挥行业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志愿者形式,以文化服务社会,把艺术奉献人民,积极为先进文化建设出力,把自身的成长成才融入到奉献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倡议发起仪式的团员青年代表也争相表示,愿作一名“文化志愿者”,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先进文化建设和普及贡献力量。在文化部团委、青联组织的一系列志愿者活动中,影响最大的当属2002年8月文化部青联志愿者艺术团赴甘肃秦安的两场慰问演出。艺术团以部系统20余名青年演员为主力阵容,不取分文,自筹工作经费为秦安县演出两场,观众累计达七八万人。秦安县以演出为契机,举办了经贸洽谈会、果品促销会和名优产品展示会以及一系列文化交流、旅游观光活动,直接或间接促进当地引进资金达2.1亿。
2003年6、7月,在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文化部团委、青联分别承办和主办了“赞歌唱给你”青年艺术家慰问中日友好医院和慰问北京医院专场演出。于魁智、李胜素、朱媛媛、孙毅、韩延文等30多位青年艺术家积极参与,热情支持,把精彩的节目奉献给为抗击非典做出贡献的医护人员。文化部团委还于近年来启动了“送文化到身边”主题团日活动竞赛,动员部属各单位团组织发挥业务特点,把小型演出、艺术辅导、信息咨询以及其他各项文化服务送到身边群众当中。国家图书馆团委把“带您走进国家图书馆”讲座送到高校,目前已举办6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文化学院的青年在社区开展艺术辅导和“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为社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故宫博物院团员青年利用自身优势,在中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中国京剧院团委组织青年演员把京剧辅导送到大学。文化部系统一大批团员青年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为纽带,凝聚在团组织周围,不仅直接为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使自身在奉献社会中得到磨炼和提高。 引导读书 促进提高 2003年4月到10月,文化部团委、青联牵头举办了“洛娃杯”全国文化青年论先进文化建设征文活动。活动共收到全国30个省、区、市的来稿1021篇,评出获奖文章76篇,编辑出版了《文化青年论先进文化建设》一书。这次征文活动在引导文化青年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发表观点、交流成果的途径,受到了全国各地文化青年的赞誉。为引导青年读书成才,积极向上,文化部团委持续开展了专家、领导为青年荐书寄语活动,邀请部系统有关专家和领导从思想教育、业务培养等方面为团员青年推荐书目、撰写寄语,目前已征集到100余份,均在“文化青年”网站予以发布。孙家正部长在给文化部团委的信中指出,“认真看书学习是人的一生中应坚持不懈的一件要事,更是青年人全面发展、增长才干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文化部团委倡导青年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工作稳健而扎实。在学习内容上把握两个要点。一方面,坚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团干部培训班及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团员青年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2003年6月8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后,部团委迅速编印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百题竞答》,组织35岁以下青年参加答题竞赛,全面学习《纲要》,进一步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和把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强调青年业务知识的补充和普及,将读书活动与服务文化事业相结合。在活动方式上,读、讲、写并举,化集中为分散,融活动于日常。广泛开展季度读书竞赛、征文、讲座、业务论坛,吸引了众多青年加入其中。他们还将于今年推出《青年活页文选》,鼓励青年勤动脑、多下笔,经常开展业务交流。此外,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开展青年读书活动提供保障。隶属于部团委、以开展读书活动为主要职能的“文化部青年读书研究会”持续不断地开展活动,并在“文化青年”网上及时介绍活动情况,在加强信息交流的同时向会员推荐各类优秀图书。搭建平台 推进进步 2001年底,经文化部团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推荐,中国京剧院著名演员于魁智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于魁智的成长历程,激励了一大批青年演员勤奋磨砺,积极上进。在评优选先的基础上,文化部团委将宣传榜样作为引导青年奋发进取的重要途径。
在于魁智当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后召开座谈会,研讨宣传于魁智现象,引导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学习。推荐于魁智、么红入选《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事迹选编》,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积极向全国青联、中央国家机关青联举荐各类精英,组建文化部青联凝聚青年人才。采取编印专刊、登报宣传、展板展示及光荣册等形式大力宣传青年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 领导支持 核心努力文化部党组和机关党委十分关心青年和共青团组织,经常性地对共青团工作给予指导。在“为青年荐书寄语”活动发起时,孙家正部长在给文化部团委的信中写道:“在青年中努力倡导读书学习之风,很有意义”。在信中,孙家正部长还指出了荐书的原则和方法——“荐书之举早已有之,不同看法从未统一。我想,总的还是应围绕人生目标,根据本职工作,结合个人兴趣,采取博专结合的方法为宜”,为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洛娃杯”全国文化青年论先进文化建设征文颁奖仪式上,孙家正等部领导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青年,并与大家合影留念,青年同志备受鼓舞。成绩和荣誉的背后,还有一个民主活跃、团结向上的团委班子。文化部团委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常委会和两次书记办公会,及时总结、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充分发扬民主,加强集体领导。经过深入调研,他们在《文化部团委工作定位及思路》中,提出以胡锦涛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三点要求为指针,牢牢把握部委机关团委的特点和文化青年的需要,突出“读书、实践、成才”的主线,紧密围绕党政中心任务,积极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各位常委和委员为搞好共青团工作都积极地动脑筋、出主意,精心策划符合青年人特点的活动,在各项工作中主动争任务,把业务专长充分运用到团的工作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自身也赢得了青年和上级党团组织的肯定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