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青年,促进青年增长知识、增进交流,国家博物馆团委于2月22日下午,组织全馆团员青年50余人,前往中国美术馆参观正在展出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展览形式逼真,内容丰富,使广大团员青年不出北京就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魅力。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美术馆团支部的大力支持。众所周知,象征着中国古代中西文化与经济交流及友好往来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文明和智慧编制出的一条璀璨绚丽的丝带,而敦煌艺术就是镶嵌在这条丝带上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敦煌莫高窟的开辟和延续,经历了一千两百年的历史,虽历经破坏,但至今仍保存着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朝代的七百多个洞窟,再加上敦煌地区其他石窟群,共同组成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艺术是基于历代佛教的宗教艺术,各个时期的壁画、彩塑都围绕着佛教义故事内容进行创作,但在艺术形式上,鲜明的呈现出中国艺术继承民族传统和发展的历程。因此,敦煌艺术为我们研究丝绸之路和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交往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同时,它一脉相承又流转曲折的艺术形式是我们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与中西绘画艺术的瑰宝。本次展览分为三大部分,集中展现了敦煌修复研究的成果。
其中“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展品绝大部分来自敦煌研究院提供的自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的10个精美复原洞窟、敦煌彩塑复制品13尊、敦煌石窟壁画临本120幅、敦煌石窟彩塑真品9尊、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敦煌花砖10件。“古韵新风——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展”,汇集了1944年敦煌研究院成立以来,几代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人员包括常书鸿、段文杰、董希文、潘絜兹、李振甫、侯黎明、娄婕等人的创作,共计75幅。“面壁生华——艺术名家与敦煌”展,展出几代知名艺术家包括叶浅予、吴作人、关山月、张仃、朱乃正、靳尚谊、常沙娜、林岗、詹建俊、杨之光、方增先、袁运甫、袁运生等赴敦煌写生、以敦煌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近70件,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敦煌艺术对近现代艺术家的影响以及他们对敦煌艺术的独特心得。参观展览后,大多数团员青年表示还没有去过敦煌,这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敦煌,接触敦煌艺术,享受一次优秀辉煌的文化大餐,虽然时间短暂,相比扎根于敦煌研究的前辈们也只是走马观花,但是对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今后各自的工作又是一份启发与激励。希望将这份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与热情转化为我们工作中的动力,为国家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促进我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