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党建工作 > 统战群工
统战群工
故宫博物院团委举办第十五、十六期“紫禁鉴赏”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2-08-21 16:27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2-08-21

为开阔广大团员青年的知识视野,领略传统技艺的韵味,7月17日和23日,故宫博物院团委在延禧宫分别举办第十五、十六期“紫禁鉴赏”系列讲座。讲座邀请文保科技部古书画装裱修复专家单嘉玖和古书画临摹复制专家常保立两位老师,分别为广大青年团员讲述古书画的装裱修复及临摹复制这两项传统技艺。来自故宫博物院7个团支部的5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讲座活动。

本次在延禧宫展出的“妙笔神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书画临摹复制与装裱修复技艺展”以两项传统技艺的历史发展脉络与传承谱系、主要工艺步骤为主线,并辅以代表性作品作为展示。

单嘉玖老师的讲授,从最基础的装裱形式,到书画装裱每一道工序的介绍,再到本院装裱修复的成功案例,最终是简单装裱的现场演示,将团员青年们带入了古老技艺与传统书画融为一体的殿堂。她讲道,书画的装裱修复技艺伴随书画艺术产生,既有促进作品延年益寿的功用,也有使其增添美感的效果,二者相得益彰,形成有机整体,成为我国古代书画有别于外国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于相关工序,她指出看似简单的一项装裱工作却包含了托心、方裁等17道工序,必须严格顺序,按部就班,方能达到优良的工作效果。此外,古书画的修复不仅要考虑到光线、温湿度等自然条件,还要拥有熟练的操作手法,才能有效保证古书画在“妙手”之下“起死回生”,祛病延年。自1949年以来,在故宫老专家的带领下,一批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书画作品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如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的唐代韩滉《五牛图》、杨文彬先生主持修复的宋代米芾《苕溪诗卷》等,为我国的文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后,单老师为团员们现场演示了书画装裱过程中的托画心、托料、覆背等项装裱工序,令团员青年们在知识补充的同时,又从实践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画的装裱修复旨在抢救,而书画的临摹技艺却注重的是传承。常保立老师认为,虽说“纸寿千年,绢寿八百”,但是为了能够让历史的痕迹永远的流传下去,古书画的临摹必不可少。历代名作都有很多摹本,许多书画名家也是摹画的高手。这次展览展出了故宫多位摹画名家的经典之作,如:古书画临摹复制大师冯忠莲先生摹制的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刘炳森先生摹制的元代王渊《花竹锦鸡图》等。常保立老师根据每幅不同临摹名家的古书画作品进行“比对”讲解,先由大家观察书画的特点,然后再解释原画与临摹的区别,以及古人作画的笔法特点等基础知识。随后,常老师还现场为大家演示了临摹书画的基本步骤,并对每一步骤的具体要求进行讲解。他尤其提出这次展览的目的是“普及知识,弘扬传统技艺”,让大家了解传统技艺的宝贵之处,并将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

两次现场讲座的时间虽短,却令到场的团员青年受益匪浅。通过两位老师的理论讲解与传授,大家丰富了专业知识,了解到文物保护技艺的悠久传统。借助现场演示与实践,更使大家了解到从事古书画临摹复制、装裱修复的老专家们工作的艰辛与经验的宝贵。(故宫博物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