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党建工作 > 统战群工
统战群工
走基层掌实情看变化汇梦想——第六团赴山西省娄烦县考察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13-12-18 03:48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3-12-18

          考古团在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的带领下,考察娄烦古国遗址

2013年9月22日至28日,在文化部组织的“根在基层 中国梦”文化青年走基层活动中,第六团赴山西省娄烦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和学习。本组九名成员分别来自于国务院扶贫办、环境保护部华北环保监督中心、文化部离退中心、国家话剧院、北京鲁迅博物馆、恭王府管理中心等单位。

短短一周,文化青年们深入到娄烦县马家庄乡张家庄村,与老乡同吃、同住。通过与县文物局相关人员座谈会,听讲座、现场考古等方式我团调研了娄烦县文物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并着重对楼烦古城遗址保护情况进行调研。同时,团组还考察了高君宇纪念馆、河家庄遗址,拜访了娄烦县文物旅游局退休干部李国成,进一步了解该县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调研期间,我团还走访张家庄村村民,采访该村大学生村官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与当地村民一同下田劳动,并与七团成员一同赴马家乡马寄小学进行慰问,现将整体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座谈县文物局,掌握文物分布及保护基本情况

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通过与当地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的座谈了解娄烦县文物分布情况,我们已经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娄烦县的文物种类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和近现代历史文物。古遗址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04处,春秋战国时期遗址10余处;近现代历史文物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留下来的,有100多处。目前,全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以及其他3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楼烦古城遗址是今年5月份刚刚申报审批通过的。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高君宇纪念馆和山城峁遗址。高君宇纪念馆是今年刚建成的,尚在改进完善中。山城峁遗址的保护工作受经费紧张和人员不足等因素,尚未设立独立存放、展出的场所,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克服困难坚持对可移动文物尽其所能地进行了修复、定级和建档工作,为保护出土文物的安全,100余件珍贵文物存放在看守所内。

二、实地遗址考察,感受基层文保工作的艰苦

在当地文物旅游局负责人员的带领下,我团分别到楼烦古城遗址、高君宇纪念馆、河家庄遗址和位于看守所的文物暂存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专家的讲解我们对新石器时期遗留下来的房屋框架和战国时期遗留下的古国城墙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尤其是这千年前的古城墙仍有一处保存的相对完好,实属不易。据调研了解,受资金不足等多因素影响,遗址范围仍未圈划,尽管县文物局对不可移动文物配置了文保员,并定期由县工作人员巡视、抽查文物保护情况,但从文物的安全方面看这些仍不够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开展的专项整治尾矿库工作中,全县106座尾矿库全部被关闭,当年新增绿化面积1800亩,植树10万余株,减少粉尘污染8000吨,此举不仅减少了尾矿污染,改善了汾河水库上游的生态环境,也为遗址保护做出来贡献。

三、走访张家庄村,感受农村旧貌换新颜

娄烦县作为文化部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在本次调研中,我团特意走访驻地张家庄村村民代表和村干部,了解该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娄烦正处于工业向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据了解,早在1994年太钢集团尖山铁矿上马,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发展选矿业,卖铁矿比种庄稼来钱快,村民便纷纷弃田改了行当。随之而来的便是终日的雾霾,飞扬的尘土和浑浊的河水。随着省市对娄烦县定位发生转变,特别是娄烦的汾河水库作为山西省会太原市区的水源地,县委、县政府下决心花大力气取缔了所有的选矿厂,让乡亲们回归农业生产,实现工业向农业的转型发展。以马铃薯作为县主导产业,各村发展一项种植品种即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就在此时推行开来。

张家庄村共有200余户居民,800余人。全村主要从事种植业,共有耕地1300余亩,该村将种植大蒜作为主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更有民谣“边家庄的石头、张家庄的蒜、米峪镇的山药蛋”,可见张家庄的蒜在当地颇有名气。同时,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相对完善的。街巷路面的硬化、村庄的绿化、路灯亮化是娄烦县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村民们说这些受益于中央福利彩票基金扶贫资助和山西省“五个全覆盖”工程等项目。与此同时,该村的文化事业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新建的8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2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及配套的10余套体育和健身器材,极大的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村民们说,国家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政策,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奔头儿。

四、慰问马家庄乡马寄小学

调研的第四天,我们还连同七团一起前往马家乡马寄小学慰问。根据前几天的调查走访和反复核实,尽管张家庄村人均年纯收入不高,但村里没有一个留守儿童。马寄小学是马家庄乡的中心小学,尽管如此,乡里稍微有点条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不远的县城或太钢尖山铁矿生活区更好的小学校上学,因此马寄小学现在学生不多,全校六个年级只有五十几名学生,而且家里经济条件相对差些,经过商议,我们决定将原定采访留守儿童的计划改为到小学校慰问。

在向孩子们赠送学习和文体用品后,我团张旭、罗浩两位同志发挥个人特长分别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历史课和音乐课,并在随后的活动中和孩子们展开了愉快的互动。

    在为期一周的调研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增长了文物考古的相关知识,也对基层文保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有了直观的感受,更了解了娄烦县群众生活的实际情况。我们每一个人,通过此次调研学习,都收获良多。此次娄烦之行,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实践锻炼机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考古、了解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窗户。今后,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一定会加倍努力,为建设祖国的文博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考古团成员,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周靓,在马家庄乡马寄小学的校长进行交流,了解学校的学生情况。


考古团成员,中央民族乐团青年歌唱演员罗皓,为孩子们带去一堂生动的音乐课。


考古团成员在河家庄新石器时期遗址附近的土豆地里搜寻8000多年前的陶片。


考古团成员在考古之余帮村民干农活,扒豆荚。我们顶着大太阳,没有草帽的,只能拿毛巾浸湿了水盖在头上。这是郝大妈教的,果然很有用。


考古团的成员们白天忙考古,干农活,晚上在窑洞改建的房间里总结当天的活动和体会。


考古团来到县城,将文化青年走基层的明信片寄出,随之带去的也是此行的感悟与体会。


考古团在大学生村官高杰的带领下,参观了张家庄村的村容村貌。据这位村委副书记高杰所述,以前张家庄村的村民都住山上的窑洞里,不过现在日子好了,政府也给盖了平方,山上的窑洞也就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