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党建工作 > 统战群工
统战群工
部领导寄语共青团、寄语青年
发布时间:2002-11-01 13:03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02-11-01

    编者按:今年5月5日是共青团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开展了“部长寄语共青团”活动,邀请中央国家机关副部级以上领导同志寄语共青团、寄语青年。从3月1日到3月20日,我们陆续收到了孙家正、潘震宙、孟晓驷、陈晓光、周和平、张文彬和常克仁等7位部领导写给共青团和青年的寄语。这些寄语有的是部领导的亲身感受和真诚体验,有的向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都饱含着对共青团、青年工作以及广大团员、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之情。现将7位部领导的寄语全文刊登如下,供各位青联委员学习。 部党组书记、部长孙家正: 以真诚、纯洁之心和忘我奋斗的精神对待人民,对待国家,对待我们的事业,是老一辈革命者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时光的流逝并未能减其光辉,现实的呼唤反使其倍加珍贵。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努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我愿以此与青年朋友们共勉之。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潘震宙: 今年5月5日,是共青团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日。八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在我们的国家却是波澜壮阔、辉煌无比。八十年来,共青团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在英勇奋斗中成长壮大,不断增添生机活力。我为曾经是她的一员而感到光荣、自豪。 四十余年前,我在中学阶段加入了共青团组织。中学阶段、青年时期,刚刚懂事开始,因而这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时期。虽然,人的成熟、完善需要经历漫长不断的过程,这中间甚至不免经历无数挫折和失败,许多东西此后会被遗忘和抛弃,但青年时期打下的基础,你的理想、人格、胸怀、意志力,却是不会时过境迁,而是将长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争取加入共青团开始,团的组织就鼓励和引导我们忠诚祖国,热爱人民,追求进步,树立理想,融入集体,自我批评。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物质生活尽管相对比较贫乏清苦,但同龄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是朗朗向上、色彩斑斓的。崇高的革命理想犹如巨大的力量源泉,鼓舞着热血青年奋发向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学时期加入共青团组织,在这个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中受到的教育,激励、熏陶,使我终身受益。 今天的青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物质上更加丰富,精神上更加开放,发展天地更加广阔,人生有了更多的机遇和自主选择。最根本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象一座光芒万丈的明灯,廓清了前进的道路,展现了美好的前程。这是幸福,也是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诱惑同在,青年朋友们要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实际上将比前辈人付出加倍多的努力。只要理想闪光,胸怀博大,脚踏实地,敢想敢闯, 我相信,年青的一代将比前辈人更聪明,更滋润,更有作为。在共青团成立八十周年前夕,回顾在共青团组织带领下曾经走过的道路,我觉得不但感到亲切和温暖,而且自己仿佛又年轻了许多!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孟晓驷: 寄语青年,就是寄语未来,寄语希望。 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记得参加工作不久,我就有幸专职从事团的工作,并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回忆起在共青团里工作的岁月,总有一种走过春天的感觉。不论时光如水,不论岁月如梭,这个组织总是一支永远年轻的团队。自己的根就是扎在这里的,自己的青春年华就是在这个组织里度过的。从这里出发,我们才真正踏上人生的征途。正是在这里,我们一天天锻炼成长起来。我曾听过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人曾对大海里的卵石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字迹镌刻在几枚小小的卵石上,然后放到陌生的远海,任其漂泊。令人深思的是,经历漫长的岁月之后它们竟然又奇迹般地寻回故里。在无尽的猜想中我似乎觉得这是一种灵性,一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灵性。我们这些经历过共青团岗位锻炼的老团干部,也许正是这种灵性使然。如今,虽然已经离开多年,但是心却不肯离去,寻根的情结始终不愿解开,对它的依恋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愈加清晰。那是一份最可宝贵的财富,也是一段最为难忘的经历。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 一年一度,五四青年节又要到了。在此,我想向青年朋友们表达三个坦诚的愿望。 一愿大家“惜时”。俗话说,“白发与红颜,相距咫尺间。”我们已经走过了年轻,但你们正在享受着年轻。当我们共同发出“年轻真好”这样的感叹时,千万不要忘记珍惜年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刻时光。

    明天不希望有的,今天就把它抛弃;明天希望得到的,今天就开始争取,努力用时间和毅力去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要认识到我们提高自身价值投注的热情所在应当是知识、文化和才能的不断增长,唯有这一点才能使人挺立。当代青年应当有抱负,有担当,树立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精神,跟上时代前进和形势发展的步伐。二愿大家“自强”。在新的挑战面前,当代中国青年不是应该自强,而是必须自强。我们从来就崇尚“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工作理念,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就是有所作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有所作为。三愿大家“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始终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力戒骄奢和浮躁,才能明志致远,不断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作为一个青年,应当砥砺品德,陶冶情操,让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始终闪耀着道德的光辉。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是财富。如果说人生也有四季,那么就让我祝愿所有的年轻朋友生命灿烂、四季如春。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晓光:认 识 青 联 青联是一面鲜艳的旗帜,飘飘旗颖把“爱国主义”四个大字写在中国的天空。在她的下面聚集着各族各界杰出的青年。 青联是一方洁净的土地,在这里难以见到世俗的偏见,贪婪、歧视、铜臭、交易、争斗……这里有的只是理解,信任和纯真炽热的友情。 青联是一片温馨的港湾,在海上奋力拼搏的青年人,在这里可以寻到慰藉和新的充实。 青联是一条不涸的河流,前浪奔涌,后浪叠起。它旺盛不衰的生命来自流淌,来自新陈代谢,来自永不停滞地从过去流向未来。青联又是一首不落的壮歌。它与祖国的理想,民族的命运紧紧相系,焉能不壮?!我们的人生,也因为曾是这首歌中一个小小的音符而闪烁辉煌。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周和平: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我是一直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的,因为年轻人朝气蓬勃,自信自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共青团成立80年来,一代一代中国青年始终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前列,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辉煌的业绩,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在国际大舞台上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奏响了一首首动人的华章:申奥成功,举办APEC会议,加入世贸组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民族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勃勃生机,通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晰具体,我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置身于一个如此生动的创业年代。 青年不仅仅是未来,更是现在。辩证法告诉我们,机遇和挑战从来都是并存甚至互相转化的。那么作为一名新青年该如何把握和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呢?青年人应该正视挑战,把挑战变成压力,把困难变成动力,把责任变成行动。坚定信心,不懈奋斗,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要把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和一片赤子之心化为建设祖国的脚踏实地的努力,把成就事业的雄心壮志和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祖国的发展壮大之中。在实践中传播科学理论,弘扬时代精神,投身一切有益于人民的进步事业。 当代青年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要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要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要培养优良品德,弘扬文明新风,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要与时俱进,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青年朋友们,任重而道远! 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发生巨大转折的时代。青年是时代的未来,青年一代的成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我衷心期望年青的朋友们努力学习,刻苦读书,联系群众,深入实际,勤奋工作,与时俱进,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要求,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常克仁: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