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领导活动
领导活动
切实让进城务工者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访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
发布时间:2011-01-21 15: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媛媛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01-21
  编者按:1月10日,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北京市文化局在北京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群星奖优秀节目2011年春节慰问进城务工者文艺晚会,同时,还举办了有关展览等活动。

  进城务工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新型劳动大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截至2009年,我国已经有1.5亿进城务工者。如何通过推进进城务工者文化建设,加快进城务工者的市民化进程,使其尽快融入城市和现代社会,不仅关系到城乡协调发展,也关系到进城务工者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和民族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近日,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并约请了有关专家撰文,对如何满足进城务工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探讨。

  记者:这次在北京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群星奖优秀节目2011年春节慰问进城务工者文艺晚会和展览活动,社会反响很大,全国各地随后也广泛开展了为进城务工者服务的文化活动。请问,组织这台晚会和展览是基于哪些考虑?

  杨志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历来高度重视元旦春节期间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重视进城务工者等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2008年至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七部委共同策划举办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通过在节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充分发挥了传统节日在凝聚人心、传承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文化部领导在元旦春节期间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指示精神,更好地满足进城务工者等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群星奖来自群众、回馈群众的特点,我们决定组织这台晚会,集结近几届群星奖推出的优秀节目和有关展览,为首都进城务工者送去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记者:这台晚会和展览有什么具体内容?

  杨志今:晚会节目内容以第十四、十五届群星奖优秀节目为主。来自北京市建工集团、城建集团、公交公司、地铁公司、中铁集团等单位的进城务工者以及房山区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海淀区、石景山区的社区群众,还有来自境内外的媒体记者共5000多名观众到现场观看了晚会。为配合演出活动,还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图片展和“我是自豪的建设者”摄影展览。此外,为了让更多的进城务工者参与本次活动,在演出场地五棵松体育馆举办了北京市第五届百姓博览会。以展览展示、群众互动的形式,分“京腔之韵”“都市之光”“城乡之融”三个部分,通过艺术家庭及民间手工艺展示演示、灯谜有奖竞猜、北京文化志愿者“送福到家”等活动,展示包含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北京市民文化艺术风采,丰富进城务工者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

  记者:这台晚会和展览有什么特点?

  杨志今:无论从举办时机、主体内容还是受众对象来看,这台晚会和展览均凸显着“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围绕着服务进城务工者这一核心内容。首先,突出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为进城务工者打造精神家园。近年来,进城务工者在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关注。在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更渴望能融入城市生活,更期盼能找到精神寄托,满足他们的基本文化需求,丰富他们的节日文化生活,成为各级文化部门的当务之急。这台晚会和展览以2011年元旦和春节为契机,精心组织策划,突出辞旧迎新、安定祥和的节日主题,为首都增添节日氛围,使首都广大进城务工者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回报与关怀,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为他们打造精神家园。其次,以群星奖优秀节目为内容,让进城务工者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群星奖作为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政府最高奖,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自举办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的工作方针,真正从基层、从群众中评选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感和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这台晚会有效利用了群星奖优秀节目资源,选择了一批风格质朴、具有鲜明民族民间特色的节目,将近几届群星奖最受欢迎的节目集中呈现,让进城务工者欣赏到近年来群众文化艺术最高及最新的发展成果,凸显了群星奖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群众,服务百姓、回报社会的特点。第三,以保障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大力丰富进城务工者节日文化生活。这台晚会和展览在节目内容、参与主体和服务对象等各方面均以保障进城务工者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到他们欣赏和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丰富他们的节日文化生活。从节目内容来看,这台晚会广泛关注进城务工者的现实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打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比如男生表演唱《羊城打工谣》,展现了建筑工、送报员、司机、白领等不同工种的工作和生活细节,风格诙谐幽默,表现了进城务工者的乐观与自豪。从参与主体来看,参加演出的200多名演员中,很多都是从进城务工者中脱颖而出的文艺人才,晚会为进城务工者提供施展文艺才能的良好平台,让他们直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造者与提供者。

  记者:我国目前进城务工者数量已经超过1.5亿,是我国城乡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请您谈谈目前我国进城务工者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杨志今:进城务工者从农村进入城市后,环境变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他们的心理、精神都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重视进城务工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他们在娱乐、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要求,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文化部党组一直把进城务工者文化工作列为工作的重点。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1月4日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强调,要以基层为重点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逐步探索保障进城务工者文化权益的路子。近年来,在文化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积极为进城务工者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比如不断加大公益性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力度;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的资源和服务点,广泛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采取流动服务等方式,让各种公共文化产品为进城务工者服务;采取多种方式关爱其子女等。

  尽管这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如还没有形成进城务工者文化服务的保障机制,为进城务工者提供文化服务的场所和设施还较欠缺;随着新生代进城务工者的出现,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进城务工者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城务工者文化工作需要多部门协作,目前还没有建立协作机制等。因此,针对现状,各部门应该及时研究对策,扎实推进进城务工者文化建设。

  记者:今后对于进城务工者文化工作,文化部有什么样的考虑?

  杨志今:切实让进城务工者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我认为:首先,从长远来看,应把进城务工者文化工作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围中,加大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其次,应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以文化馆、图书馆等各种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为依托,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为进城务工者服务的活动。第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通过社区文化设施和服务,直接服务进城务工者。第四,加强统筹整合,各级政府应把进城务工者文化工作列入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第五,应创新工作载体,建立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为主体,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为补充的工作网络,有效调动广大进城务工者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国文化报记者陈彬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