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文化报记者刘修兵报道:“‘十二五’时期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工作目标是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和中国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9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会议上透露。
单霁翔在会上全面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期间监测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未来5年监测管理工作目标和实践途径。他说,“十一五”时期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初见成效,各地不同程度建立了遗产监测管理体制、机构和系统平台,将监测作为一项重要辅助手段应用于遗产保护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十二五”伊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在加强机构建设、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第二轮定期报告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为我国世界遗产工作夯实基础、提升监测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契机。“十二五”期间在世界遗产监测管理方面将重点推进4项工作,一是构建法规体系,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四是建立信息系统。
单霁翔表示,国家文物局今年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新设立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国家文物局将全力支持监测中心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研究、培训、国际合作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单霁翔强调,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各遗产地保护管理机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等专业机构要按照《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国家文物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近期着重从推进监测体系建设、做好定期报告工作、科学实施保护工程、改善遗产安全环境、加强保护经费管理5个方面全面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工作。
来自全国29处世界文化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世界文化遗产近期提名项目保护管理机构,以及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会议。
上一篇: 欧亚经济论坛文化分会聚焦公共文化 |
下一篇: 萧淑芳百年诞辰纪念展在京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