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我是第一次参加故宫维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全体会议。文化部的工作千头万绪,故宫的保护和故宫博物院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文化部的一项重点工作。这是由故宫的重大价值决定的,是由故宫整体维修工程的重大意义决定的。
2001年和2003年,国务院两次召开会议,研究故宫古建筑维修和文物保护有关问题,决定了故宫整体维修工程,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故宫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为了落实国务院会议的决定,加强对故宫维修工程的宏观领导和监督,与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协调工作,文化部组建了故宫博物院维修工程领导小组。文化部部长担任组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和国家文物局局长担任副组长。故宫博物院组建了维修工程领导小组担负具体计划和实施的责任,还聘请了在我国文物、博物馆、考古、建筑、规划等专业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故宫保护工作的决策提供咨询。实践证明这个机制是有效的,6年来故宫维修工程的发展是健康的。已经完成了包括太和殿在内的4万余平方米古建筑的维修。经过维修实现了故宫“庄严、肃穆、辉煌”的预期目标,更妥善地解决了合理利用古建筑的问题,扩大了展览开放面积近1.8万平方米。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在座各位学者专家的心血和智慧。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始终密切关注着工程的进展。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在2007年5月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了国际研讨会,考察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的维修工程现场,讨论东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规律,通过了《北京文件》和《关于北京世界遗产地保护与修复的评价与建议》,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这是我们共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建设作出的贡献。
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也是我们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国务院两次会议的要求,继续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
首先,要继续做好故宫古建筑维修和文物保护工作。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我国延续了2000年的封建统一国家历史中遗留下来的唯一宫城实例。将近1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继承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优秀传统,创造出宫殿建筑的独有形式和审美特征。无论从宏观角度来考察宏伟的布局、端庄的建筑,还是从微观角度考察精美的建筑装饰和丰富多彩的内装修,都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所以故宫的保护工作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得以持续。国务院会议强调这一次维修工程是整体维修,我们要从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来理解故宫整体维修的观念,要把故宫看作一个文化整体加以保护,包括故宫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景观环境,保护好故宫的保护范围和缓冲区;还包括构成故宫古建筑的各个因素;也包括建造和维护了故宫古建筑的“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它已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包括故宫的文物藏品,不仅仅是清宫旧藏,故宫成立博物院以来通过接受捐赠、购买等手段入藏大量文物也是国家收藏行为的延续。所以对故宫的保护应该是全面保护。保护工作的根本依据和评价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特别是“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北京文件》说明了这个原则与国际通行的真实性、完整性标准也是相通的。故宫的全面保护不但需要文化部门、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环境和景观变化,需要尽可能地恢复原貌,这更需要得到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人民军队等各方面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这也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
故宫维修工程的任务确定之后,欣淼同志提出了“故宫学”的概念,这是历史和考古及文化遗产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开创性的成果,标志着有关故宫的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系统、深入、全面的阶段,相信随着学术研究的进展,“故宫学”将会成为“显学”。这是由故宫研究的丰富、深刻的内涵所决定的。科学研究是故宫保护和维修的重要基础。故宫博物院制定了《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和《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规划》,都阐述和贯彻了全面保护的思想。6年来故宫博物院基本完成了保护规划规定的第一期维修任务,对文物藏品的清点整理工作也完成了计划进度。故宫的保护工作目标是永久性的目标,维修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要继续执行规划,积极而审慎地推进故宫古建筑维修和文物藏品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要做好故宫的保护和维修,一定要高度重视听取专家的意见。文化主管部门要认真发挥专家咨询委的作用,千万不能搞长官意志。要高度重视专门营造技艺的传承,使之世代流传下去,这也是完整性原则的体现。
第二,要继续发挥好故宫古建筑和文物的作用。
故宫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物价值很早就形成人民的共识,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上世纪20年代在故宫成立博物院在当时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又一次胜利;同时也是一件重大的文化事件,对故宫的研究、对故宫价值的传播开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解放以后,故宫博物院一直是进行近现代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故宫更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后来又加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阐述了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号召我们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今天,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到新的水平,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对珍贵的文化遗产,首先要保护好。同时,也要合理利用和发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教育功能。故宫博物院的保护、维修和利用,在我国博物馆事业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合理利用好故宫古建筑和文物,就是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让文物的价值发挥作用。要深入研究故宫文化的特色,做好具有故宫特色的展览陈列,提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优质服务。要让观众看到历史的和真实的故宫,体会到故宫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让故宫释放更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量,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最近,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加强了双方的联系,通过两个博物院院长的互访,达成了八点共识,特别是将于今年10月在台北故宫举办的“雍正展”,实现了海峡两岸的故宫文物分离60年后的再次聚首。可以预见,两岸故宫博物院的联系和交流将对两岸同胞的和解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乃至和平统一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三,要积极推进解决占用故宫场地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在故宫保护范围之内发生了占用故宫场地的问题,影响了故宫历史环境和景观,影响了故宫格局的完整,也影响了故宫博物院合理利用古建筑的功能布局。国务院要求抓紧研究解决。在国家发改委、中央档案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已经开始进行新馆址的建设。按照发改委的项目批复,将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迁出后,旧馆应该拆除,尽快恢复明清故宫历史原貌”。在国务院、北京市人民政府的积极协调和财政部、中央军委的支持下,大高玄殿已经部分移交故宫博物院进行管理和保护修缮。大高玄殿的回归要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也要感谢在座各位专家多年来的积极呼吁。文化部会按照国务院会议的要求,继续积极推进和协调解决占用故宫场地的全部问题。故宫博物院也要预先做好场地回归后各项工作的准备。要做好西华门地段的详细规划,疏解紫禁城内的压力。目前,要切实做好大高玄殿回归具体工作的落实,做好安全管理的预案,不失时机地抓紧保护维修和准备开放的工作。
各位学者专家,各位同志,每年春天召开一次故宫维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全体会议,由故宫博物院向大家汇报上一年的情况和下一年的计划,听取大家的意见,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故宫整体维修工程是国家的工程,民族的重托,长期的任务,让我们共同为这项历史使命贡献力量。
(本文为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蔡 武5月5日在故宫维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