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领导活动
领导活动
全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成都召开——刘延东发来贺信 蔡武周和平讲话
发布时间:2009-06-01 14:25 来源: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 2009-06-01
    中国文化报记者卢毅然报道:5月30日至31日,文化部首次主办的全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会议专门发来贺信(全文附后)。

    本次会议是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总结推广成都市和有关省(市)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加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和措施而召开的。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周和平,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新初,副省长黄彦蓉等和来自全国各地文化部门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蔡武在会上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充分认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部门之间的统筹协作,结合各地实际,加大投入力度,落实保障措施,依靠广大社区群众,齐心协力,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共同把社区文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蔡武指出,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是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处在初期,公共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人口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与世界上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社区文化搞得好,对城市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随着社区在我国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要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在居民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发挥文化沟通感情、疏解情绪的功能,建设和睦的邻里文化,提高居民群众对所居住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蔡武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成都市等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充分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做好社区文化建设,要注意把握几个原则。一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政府必须承担起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责任,在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经费保障、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社区文化资源提供、社区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以社区为平台,维护每个公民、每个社区成员基本的文化权益。同时,要调动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统一规划,同创共建,形成整体效应,才能积极推进。同时,要善于借鉴国际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经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的积极性。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群众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社区文化服务的对象正逐渐走向多元化,为充分尊重和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服务方式和内容也要随之多样化,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特别是要加强对下岗职工、农民工、老龄人群、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拓展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三要发挥社区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创新活动方式。社区群众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要激发蕴含在群众中的文化创造力,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特别要积极培育和引导社区民间文化组织和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发展,通过典型引路的激励措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培育,从而吸引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四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文化部门和街道、社区居委会等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与社区内的单位、企业等加强联系,深化感情,协同力量,整合资源,实现共驻共建。

    蔡武说,加大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力度,要强化责任,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投入,在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保障、管理服务、文化资源提供、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保障。要全面落实关于“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要求,切实将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积极推动这项政策的落实。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落实国家政策的具体措施。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要认真落实《城乡规划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城市居住区和新建小区住宅必须配套建设文化设施,配建的文化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要根据城市社区实际,探索不同的建设方式,因地制宜建设社区文化设施。

    蔡武要求各级文化部门努力创新文化活动方式,加强延伸服务,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社区人才优势,形成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工作队伍;要建立健全社区文化共建共享机制,整合资源,共同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周和平在讲话中要求,各级文化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周和平指出,尽管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文化基础建设还相当薄弱,与城市社区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社区文化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缺口较大,全国6524个街道中,共有街道文化站4545个,建有文化站的仅占69.67%;在全国83370个社区居委会中,共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室37732个,建有文化活动室的仅为45.26%。

    二是社区文化投入严重不足,社区文化资源比较贫乏。据统计,全国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获财政拨款4.08亿元,平均每个活动室仅1.08万元,按城镇人口(5.77亿)计算,人均仅为0.7元。三是社区文化设施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能有效地向社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四是基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形不成整体优势,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此外,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工作队伍素质不高、状况不稳定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周和平对今后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要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城乡规划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公共文化机构要创新社区文化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根据群众的需求提供服务;加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推动数字化文化服务进社区;把社区文化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近年来,许多地方把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文化设施作为政府的重要责任,在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经费保障、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社区文化资源提供、社区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了较大进展。

    在此次会议上,四川省及成都市的代表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构建文化强省的基础性工程,特别是在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中高度重视精神文化家园的恢复重建,在定位上突出公益性,在布局上突出便捷性,在建设上突出整合性,在基调上突出先进性,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他们以社区和村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惠及人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该市目前已实现了全市城乡3341个社区和村综合文化活动室,77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街道、社区和村基层服务点达标全覆盖,年底将实现2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达标全覆盖,基本建立起全域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长效保障机制,实现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同保障、共发展。他们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对推动全国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北京市西城区实施街道文化设施1121工程,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上海市积极推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专业化;青岛市实施“文化家园工程”,建好、管好、用好社区文化中心;江苏省连云港市探索多元投入机制,严格规划要求,推进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实施“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加强社区文化中心设施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资源共建共享等经验介绍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会议期间,代表们实地考察了成都市金牛区黄忠街道金沙公园东社区、青羊区同德社区、青羊区康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与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和都江堰市向峨乡棋盘社区、石碑社区灾后社区文化设施重建情况,并就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分组讨论,还观看了一台名为《天府锦绣》的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演。

 

贺 信

    欣闻全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召开,谨致以热烈祝贺!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和实现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这次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全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各地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研究制定推进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对于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全国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城市社区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市、区、街道和社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强综合利用,建立健全社区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使用效率;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充分学习和借鉴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社区文化建设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依靠广大社区群众,广泛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区域共建、文企共建、文校共建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共同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为推动文化创新,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刘延东   

二○○九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