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副局长关强一行来到故宫博物院,调研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情况,并出席故宫博物院三年藏品清理领导小组会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副院长宋纪蓉、冯乃恩、娄玮、任万平、李小城及相关部处负责人陪同参加了此次考察工作。
2012年10月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54号)。这是建国六十余年来,我国首次开展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于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有着深远的意义。故宫博物院作为全国收藏文物藏品最为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对这项工作始终保持着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国务院、国家文物局的各项部署与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故宫博物院特邀请刘玉珠局长等到院考察、调研。
当天下午,刘玉珠一行首先来到故宫博物院库房进行实地考察,先后考察了地面库房中的北五所瓷片、陶瓷标本库,玄穹宝殿区域织绣资料库,祭神库壁画库,地下库房中的甲骨、乾隆御稿、明清尺牍及故宫老照片库,听取了相关门类整理、研究情况的介绍和汇报。在北五所瓷片库,刘玉珠与故宫博物院库房管理人员一道,亲自动手,参与了瓷片的清洗和整理。在实地考察结束后,刘玉珠一行参观了位于宝蕴楼的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展(1925-1949),参加了故宫博物院三年藏品清理领导小组会议,并听取了单霁翔关于故宫博物院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及三年藏品清理情况的汇报。
单霁翔汇报说,故宫博物院一直高度重视藏品的清理工作,对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更是积极响应。这不仅是对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大局的服从与支持,也是推动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及加强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截至2015年年底,故宫博物院已先后上报6批普查数据,涉及陶瓷、文献、法书、绘画、织绣、工艺、铭刻、珍宝、古建藏品等诸多门类,共计文物170余万件、文物影像47万余张。
同时,故宫博物院结合工作和藏品实际情况,在第五次藏品清理的基础上,按照全国普查工作的时间节点,制定了2014-2016年度的“三年藏品清理计划”,并为此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该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拟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以“边清理边采集边研究”的工作模式对故宫博物院部分藏品进行深入清理,开展登记著录、影像采集等,主要涉及乾隆御稿、明清尺牍、瓷片及窑址标本、甲骨、老照片、古建藏品等15项工作。此次刘玉珠局长一行人实地考察的,正是这15项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年藏品清理工作”相较于2004-2010年的第五次藏品清理有着更为严格的整理标准与更为专业的学术要求。截至2016年2月,故宫博物院已完成乾隆御稿的部门间移交,老照片玻璃底片的清洗等,甲骨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利用清理成果成功举办了“光影百年——故宫藏老照片特展”,建成了正式向观众开放的石刻构件保护展示园区。目前正在稳步开展乾隆御稿、明清尺牍、瓷片标本、甲骨、老照片、散落宫廷文物与柜架、文物修复材料等的清查与整理工作。
未来一年,故宫博物院还将继续积极推进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加强文物基础影像的采集,按时上报数据。同时,加强文物的科学保护与学术研究,加大公开、共享力度,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并择机举办三年藏品清理成果展。
2016年2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强调了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资源,要健全文物登录制度,建立国家文物资源数据库。正在进行的全国性文物普查无疑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支撑工作,是一切保护、展示与研究工作的基石,理应受到各个博物馆的重视与支持。对于故宫博物院而言,三年清理既是第五次藏品清理的深化与延续,更是积极参加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要举措。通过此次清理将使得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更加有尊严,也会为社会公众的鉴赏和利用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