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全国联播
青春爽爽绽放 产业渐渐变强
——第四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暨贵阳卡通艺术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0-08-12 09: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易硕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0-08-12
  中国文化报记者程丽仙报道:她,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被誉为“高原明珠”,古称“夜郎”,如今以“爽爽”闻名;它,最初只是一场城市活动中与动漫有关的论坛,如今成为一场辐射到亚太地区、别具特色的国际动漫文化交流活动。

  “她”是贵阳,“它”是亚洲青年动漫大赛,自4年前“牵手”,前者因后者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城市面孔——在旅游业、药业、铝业等产业之外,动漫业以及文化产业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新机遇;后者则因前者而在国内七八月份举办的众多动漫活动中一枝独秀——摆脱了外在的酷热、拥挤、嘈杂,让动漫成为与艺术、生活、创意、思想有关的交流方式。这两点,在8月6日至8日举行的第四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以下简称亚青赛)暨“美的地产”(贵阳)卡通艺术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是文化交流活动, 也是产业发展力量

  据组委会统计数据,本届亚青赛共收到来自亚太69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万多件参赛作品,作品形式包括动画、漫画、插画等,其中多数出自青年动漫创作者之手。

  通过初评的参赛作品于7月31日起被展示在贵阳市小河区原柴油机厂和贵州国际会议中心,等待国际评委团的终评。8月4日、5日,来自中国、伊朗、新加坡、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的14位评委对作品进行了评选、复议,评出动画类7个奖项、漫画类6个奖项以及最受观众欢迎奖、至尊大奖的各获奖作品,并在8月6日的开幕式上举行了颁奖典礼。

  在所有15个奖项的25部获奖作品中,中国作品占64%,国外作品9部,反映了亚洲及亚洲之外青年艺术家的动漫创作情况。“不同的文化可以通过漫画交流成为最佳合作伙伴。”亚太动漫协会执行理事桑德·约翰逊说,“一年一度的竞赛与论坛,使亚洲各国的青年人分享到不同风格的作品,感受丰富多彩的各国文化与生活。”

  与最初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部作品参赛对比,可以看出,亚青赛正在成为目前亚洲地区面向青年人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动漫交流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动漫界同仁的认可和支持。4年来,贵州省政府和贵阳市政府将该赛事定位为具有贵州特色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从多方面推动了它向纵深发展,同时也使赛事发挥出了促进当地动漫文化氛围和动漫产业发展的作用。对此,贵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周表示,“依托亚洲青年动漫大赛,贵阳打造了中国原创动漫版权交易平台,建立了以动漫为主的数字内容产业园区,和48个国家及地区的专业动漫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使亚太动漫交流中心落户贵阳,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优势。”

  位于白云区的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是本次亚青赛的分会场之一——cosplay表演及颁奖在此举行,也是贵州省唯一的以动漫为主导,涵盖网络游戏制作、计算机软件开发、衍生加工的专业园区,目前有22家入驻企业。园区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8栋,除研发、孵化、生产、加工等功能设施外,游泳池、餐厅、超市等完善的生活设施是该园区的一大特色。

  这里的动态、活力、草根气息和小河区原柴油机厂的展览、沉思、学术交流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更多体现了亚青赛的特色。“5年前,因为一个活动的需要,我邀请几位国外动漫专家做了一个论坛,没想到效果很好,后来决定做成一个国际动漫交流活动,这算是亚青赛的起源。”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王六一告诉记者,“最初的定位就是国际化、专业化,以青年为主进行动漫文化交流,这是我们的差异化路线。”

  除举办优秀参赛作品展览展播和以“水,生命之源”为题的国际动漫大师作品展之外,小河区原柴油机厂8月7日还举行了亚太动漫交流中心奠基仪式。据介绍,该中心集动漫博物馆、动漫会展中心、动漫创作大师流动工作站、动漫数据库等为一体,占地面积两万余平方米,建设周期约为两年,与中心配套的创意产业园区也在规划中,包括动漫和科技动画制作基地、动漫作品及其衍生品研发生产中心、动漫学院、酒店式公寓等。显然,成为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是该中心的远大目标,而在亚太动漫协会主席约翰·兰特口中则化为简单而诚挚的一句——当它建成,将令世界各国漫画家艳羡。

  “这些丰富的活动内容,印证了亚洲青年动漫大赛一步步成熟起来,更加专业、更加务实。”主办单位之一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高政说,“在贵阳连续4年举办的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展现了动漫艺术的魅力,展示了动漫产业的活力,促进了中外动漫文化的交流。”他表示,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希望该赛事把握时代脉搏,发挥比较优势,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实效、办出品牌,为我国动漫文化与动漫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另辟作品产品化之路

  在作为高峰论坛会场的贵阳国际会议中心外,立着一块写有数字新媒体体验、动漫衍生品展等的硕大宣传牌。不过,在它周围并没有多少动漫衍生品,如果你以杭州、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动漫活动为参照系,那么结果会大失所望。是亚青赛只关注作品,而出不了产品以及衍生品么?

  “的确,亚青赛很关注作品,我们一直认为没有好作品也就没有好产品。”王六一告诉记者,“我们也在尝试做产品,但走的不是一般的衍生品生产路子。”

  据介绍,前两年,配合大赛举办分别出版了中英文版的《幽默方舟》、《里程——亚洲青年动漫大赛中国优秀作品集》,这两本集萃之作颇获中外动漫界的好评,已经被30多个国家的大学图书馆或动漫博物馆收藏。今年则推出了《前沿——中外动漫精品选》,桑德·约翰逊称其为“多元文化汇集与合作的又一范例,展示了远东与中东21世纪动漫艺术的声音”。

  也许这种出版更多还带着公益和为赛事做宣传的色彩,但一些出版机构已逐渐意识到该赛事在作品和作者资源方面的优势,开始派人赴贵阳寻找出版内容,三联书店资深编辑刘杨便是其中之一。“蛮有收获。”刘杨告诉记者,“漫画风格非常多样化,有几部学生获奖作品的笔法很细腻,符合三联避开日韩风做绘本的取向。接下来打算联系几个作者谈合作,也考虑引进外国漫画家的作品。”

  这正如约翰·兰特所言:“以比赛、网站、展览、出书的形式,为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动漫人士提供了对外交流的窗口。”始于去年的三网融合则让这个窗口越开越大——本届大赛推出了“亚青动漫手机平台”。这款软件于7月底在App Store(即苹果应用商店,是美国苹果公司为iPhone、iPod、iPad等产品创建的服务)发布,是中国首款在App Store上线的国际动漫综合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iPhone、iPad、iPod下载安装“亚青动漫”应用程序,在线欣赏本届以及往届大赛的精选动漫作品和国际优秀动漫作品,并了解本届大赛的最新报道。

  “从研发到正式上线耗时四五个月。”该程序技术支持方北京浩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屾屾告诉记者,“这只是个起点,以亚青动漫为核心,将来要做的是一个新的产业平台,向全球推广、销售亚青动漫作品以及其他作者、公司的作品,逐步实现收费。”

  这种方式被王六一称为“虚拟化衍生”,也是围绕“亚青动漫”进行的一种品牌拓展。“无论是展览展映、出书,或是手机平台、研究中心,以及接下来在国内和国外进行的作品巡展,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开拓亚洲青年动漫大赛这个活动品牌,让大家在提到动漫时会想起贵阳。”王六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