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继成功举办首届“演艺之春”大型演出季,圆满完成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后,由安徽演艺集团主办的“金秋徽韵”演出季日前全面拉开帷幕。在为期60天的演出季中,将有黄梅戏《雷雨》、话剧《魂系小岗》、歌舞《十月阳光》、京剧《天地人心》、3D全息黄梅戏《牛郎织女》、徽韵动漫剧《小红帽梦幻奇遇记》等60场演出轮番登台。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该集团7天时间推出68场演出,除去10场公益演出外,58场商演赢得了71万元的收入,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转企改制解放了艺术生产力,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安徽演艺集团总经理张居淮说,“挂牌半年多来,集团已实现演出超千场、收入过千万元的初期目标。我们有信心到年底实现演出超2000场、收入过2000万元的经营目标。”
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挂牌仅仅7个月的安徽演艺集团在转企改制过程中,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使演艺事业和演艺产业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加法: 盘活存量,让1+1>2
在传统体制下,安徽的省直文艺院团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却由于小而全、全而散、散而弱的状况,再加上投入欠账多,院团的历史包袱很重。面对文艺院团存在的困难,安徽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决定在省直院团的基础上组建安徽演艺集团,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推动演艺事业和演艺产业的发展。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制定了周密的配套政策,妥善解决了企业起步阶段人员安置和社保衔接问题,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5个月的紧张筹备,今年2月22日,作为全省五大文化产业龙头之一的安徽演艺集团正式挂牌。根据改革方案,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歌舞剧院、杂技团、话剧院、安徽大剧院直接转企改制,成为集团的子公司;暂时保留事业性质的安徽省徽京剧院、民乐团则由集团代管,实行企业化管理。集团可以统筹安排资金、人员、场地等核心要素,盘活存量资产,整合演艺资源,筹划整体出击。伸开的“五指”有了攥成“拳头”的可能。
张居淮说,集团把每一次筹划或者承接的大型活动,都当做推进资源整合的绝好机会。比如,4月,集团整体策划推出了首届“演艺之春”大型演出季,半个月内连演24场,演出范围涵盖安徽省内外,除6场公益性惠民演出外,18场商演创收40万元。紧接着的全国“四体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从撰稿到导演再到演员等,全部都是由安徽演艺集团的员工来担纲。通过这些“大兵团”的作战,安徽演艺集团不仅盘活了存量资源,提升了创作能力,而且“1+1>2”的结果也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集团的凝聚力。
可以整合的资源并不仅仅在内部。5月,安徽演艺集团联合省内28家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演艺场所、中介机构和表演团体,组建了“安徽演出联盟”。联盟以项目为依托、以演出资源共享为目的,旨在为演出团体找市场,为演出场所找内容。
减法: 转变观念,让成本降到最低
在整个转制过程中,安徽演艺集团注重在创新机制、转变演职员思想观念上下功夫,积极推动院团转体制、换机制,养精兵、出人才,闯市场、创效益,让他们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努力提高院团的市场意识和成本核算意识。
今年国庆期间,安徽省徽京剧院推出的徽韵动漫剧《小红帽梦幻奇遇记》连演8场,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和家长们的好评。
《小红帽梦幻奇遇记》是剧院在对市场进行多方分析调研之后,将优秀传统剧种与时尚动漫相结合,并采取全新的企业化经营模式推出的。剧组一改过去舞美制作大手大脚、不计成本的做法,严格控制了演出投入,把剧院仓库常年废弃的旧景片拆除,将能够用的材料都用到这出戏中。“这台新创作的剧目,如果在过去,最少需要40名演员,制作经费至少需投入30万元。现在他们有了成本核算意识,经过精打细算、拆旧翻新、一人多职,最终只用了27名演员,总投入资金也仅用了12万元。”张居淮说。
另外,在营销方面,《小红帽》是先找市场,再进场排练。剧组成立之前,就展开了市场预测和推广。全员营销的方式,不仅使票房得到了保证,而且也让演职员得到了实惠。目前,该剧已接到河南、浙江、山东、上海等地中介机构的邀请,预计年底之前演出80场,届时不仅全部收回成本,还将实现盈利。
如今,在安徽演艺集团,“以需定产”“成本核算”“全员营销”的市场观念已深入人心。由话剧院精心打磨的主旋律原创话剧《魂系小岗》首次公演就按市场化方式运作,3场演出门票均由演职人员全员营销,场场满座。目前,该剧已在安徽巡演40余场,观众反响热烈。
“没有去闯,真不知道市场有这么大!”安徽演艺集团市场营销部负责人感慨地说,全员营销让演职人员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现在,只要有演出,大家都会积极参加,主动搞营销、找市场,在思想上完成了从“要我演”到“我要演”的转变。
乘法: 引入增量,催生“化学反应”
“观念、理念的真正转变,比什么都好,它激发了全体演职员工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使安徽演艺集团的发展呈现出昂扬向上的良好态势。”张居淮说,集团抓住这一机遇,制定了“立足演艺、做强主业、创新观念、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将改革带来的“物理反应”提升为“化学反应”,乃至“核反应”。
今年5月26日,安徽演艺集团与建行安徽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建行安徽省分行为演艺集团整体授信15亿元;7月,他们又与上海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以东上海集团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两座剧场为演出基地,共同策划、打造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高质量演出剧目。这些战略合作伙伴的加入,为安徽演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实施多元发展战略,推进演艺与新科技、新业态的深度融合,延伸和完善演艺产业链是安徽演艺集团实现“倍增”计划的又一重要方向。由集团旗下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打造的3D全息黄梅戏《牛郎织女》即将于本月底与观众见面。此外,杂技百戏城、天仙配茶戏楼的全国连锁推广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往前推进。
上一篇: 安徽省民营黄梅戏剧团优秀剧目展演怀宁举办 |
下一篇: 安徽歙县与联合国教科文合作研究文化遗产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