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年来,淮北市依托各项文化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加速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品牌化、纵深化建设,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统筹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场所建设,实现功能分区、重点布局、网络健全的公共文化均衡发展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并免费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21个、农家书屋516个,实现所有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并逐步实施数字化改造,在全市实施完成7个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村的建设试点工作。涵盖博物馆、主题博物馆、市县(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农家书屋”等覆盖各级行政区域的全市免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逐步建成。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广接地气,坚持普惠化。自2011年6月开始,淮北市各级公共文化场所逐步实现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同时,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组织农民开展文化、娱乐、科普活动;利用建设试点中农民文化乐园,开展学教礼仪、文体娱乐、乡风展示活动,弘扬主流价值观。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由各级文化部门组织,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大力支持基层民间文艺团体,积极参与农村民间节庆、庙会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以群众文化品牌“优秀文化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实现了群众文化由市到村(社区)的四级联动。市文化部门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和基层文艺巡演活动,年均创编各类文艺作品50余件,送文艺下基层演出300余场;组织举办的新年音乐会、元旦戏曲晚会、少儿文艺调演、全市戏剧周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动,也以群众文艺爱好者参与为主,面向群众。各县、区也依托区域内文化资源,发挥自身特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展演展示活动。
加强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业余文化辅导员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和业余群众文艺团队,实现文化辅导网络与人才支撑向纵深化拓展。在全市建立群众文化辅导点60余个,招募群众文化辅导员200余名;依托各级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强对基层文艺骨干和爱好者的指导培训;通过组织专业文艺骨干、文化馆员、文化辅导员提供上门服务等形式,不断提升群众文艺团队的专业素质。(来源:安徽省文化厅)
上一篇: 安徽旌德“三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下一篇: 安徽灵璧“四化同步”推动“公共文化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