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安徽
安徽
安徽安庆市六大创举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发布时间:2016-11-10 10:14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11-10

  近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颁牌仪式在安徽铜陵市举行。安徽省安庆市被文化部、财政部正式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成为继马鞍山之后,全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也是安庆市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等称号之后,又一张国字号名片。

  自2013年11月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的城市以来,安庆市围绕创建标准,结合本地实际,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坚持重心下移、资源整合、条块联动、提质增效,推动形成了“文化活动人人参与、文化产品送到身边、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是确立“按需普惠”理念。创建中,坚持务实为民、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瞄准文化惠民、乐民、育民、富民等目标,实施文化结对帮扶,促进文化交流互动,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文艺创作、遗产保护等方面,提前发布相关资讯,主动征询群众需求和意见建议。

  二是创新“反弹琵琶”模式。创建两年周期内,结合市情实际,实施文化引领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文化安庆”和“文化强市”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中部地区文化建设适度超前,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反弹琵琶”模式,着力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设施欠账多、服务受众面窄、标准化均等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受到中宣部、文化部、中国社科院等各方关注和充分肯定。

  三是抓住“强基固本”重点。牢牢抓住基层这个关键,实行重心下移。在设施上,建设活动室、图书室、活动广场、文化舞台、体育健身设施;在人才队伍上,确保每个村、社区有专业人员指导,有志愿者服务,有两支以上群众文艺队伍;将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使老百姓就近享受看书、看演出、看电影等文化服务,形成了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文化圈”,夯实了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基础。

  四是走出“资源整合”新路。按照满足需求、方便使用、减少浪费、提高效能的原则,破除体制、行业和地域壁垒,在全市范围内,实行部门职能、文化设施、项目资源、社会力量、人才队伍“五整合”,形成公共文化资源统筹利用新格局。通过房屋调剂置换,“腾笼换鸟”,盘活存量,重点促进公共文化设施提标升级,既减少了资金投入,又压缩了建设工期。整合乡镇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资源,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整合“美好乡村”、体育、旅游、文明创建等项目资金,参照村“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等标准,建设农民文化乐园。

  五是拓展“互联网”服务。着力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管理和使用。积极发挥黄梅戏等特色文化优势,建成并开放安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中国黄梅戏数字信息资源库、桐城派文化数字资源库、望江挑花数字资源库,开设中国黄梅戏网站,开通黄梅戏微博微信,开通“书香安庆”全民阅读网,让城乡群众均等、便捷享受特色文化服务。每年利用数字文化资源开展艺术欣赏、讲座、培训、咨询等各项活动,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终端设备享受数字文化服务。

  六是固化“常态长效”制度。先后出台《安庆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安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安庆市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庆市关于打响黄梅戏“一唱两走”品牌充分发挥黄梅戏文化惠民乐民作用的意见》等系列规范文件,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服务供给、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度化水平。(来源:安徽省文化厅)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