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安徽
安徽
安徽省推动非遗传承 助力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7-01-19 09:53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7-01-19

  2016年,安徽省在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非遗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发挥企业和传承人的带头作用,政策扶持、基地培育、宣传推介等多种手段,大力支持企业创新、传承人创业,有效促进传统工艺振兴,助力精准扶贫。

  一是政策支持。在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专项资金适当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农耕文化,大量价值高、内涵深的非遗项目集中在革命老区,2016年中央及省财政共安排3400余万元,用于扶持该地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约占全省非遗专项扶持资金总量的70%。

  二是培育建设非遗传习基地。评审两批省级非遗传习基地(所),绝大部分布点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以岳西高腔传承中心、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华安达集团工艺品有限公司和寿县楚风演艺有限公司等非遗传习基地为样板,发挥其典型性、示范性作用,为弘扬老区及贫困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带动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2016年,评选命名岳西县田头乡田头中心学校等30家专业学校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其中革命老区传习基地有20家,占全省教育传习基地总数的66.7%。

  三是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借鉴国内外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支持舒席制作技艺、霍邱柳编、岳西翠兰、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石斛技作技艺等为代表的国家、省级非遗项目开展生产性保护,建设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地方文化品牌,促进老区文化产业发展。2017年将六安瓜片纳入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项目。

  四是广泛开展贫困地区传统文化宣传推介。依照“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不断推出贫困地区特色非遗项目近百项,参加十余个国际间、国家级、省级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持续扩大该省贫困地区文化宣传。

  下一步,安徽省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各级非遗项目参加全国、全省范围的展会,加大媒体对非遗项目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提高该省非遗项目知名度。同时,积极鼓励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在坚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同时,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手段开发一些非遗衍生品,比如食物、器物等,让那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非遗项目,继续发挥价值。加大非遗培训力度,吸引贫困人口参与非遗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为尽早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来源:安徽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