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安徽
安徽
安徽:突出长江主题 增强文化认同感
发布时间:2022-07-19 08: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朱雪天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7-19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在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中,人们静静聆听,深深凝望,仿佛从诗仙李白的佳作中看到了安徽的山水、感受到长江文化的延绵。这是2021年举办的第33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上令人动容的一幕。

  与往年相比,第33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一大亮点是,首次重点突出长江文化主线,围绕诗仙李白与马鞍山的不解情缘,充分展现马鞍山在长江文化中的独有地位和独特魅力。对已有30多年发展历史的品牌节庆活动,这一举措象征着新内涵的注入,也是安徽着力推进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一大缩影。

  以长江为背景,以绿色为底色,以大堤为舞台,马鞍山正积极开展“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围绕长江文化,马鞍山不仅举办了全国诗歌征集、书画创作大展、“跟着李白游马鞍山横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长江文化”的丰厚内涵。“在基层还活跃着一批本土文化、民俗文化方面研究的土专家,他们通晓当地历史文化,多数参与过地方志、厂史、家谱等撰写,热衷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传播,是推进马鞍山长江文化研究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应采取灵活多元的机制举措,整合到马鞍山长江文化一体化团队中。”不少专家从队伍建设出发,建议加快建设一支马鞍山长江文化“宣讲、咨询、教育、研究”队伍。

  据了解,目前,马鞍山已基本厘清“长江文明源头文化、长江山水文化、长江诗歌文化、长江战争文化、长江红色文化、长江工业文化”等马鞍山长江文化脉络,明确了马鞍山与长江文化的紧密联系,为深度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对长江马鞍山段濒危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马鞍山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并分级分类提升马鞍山长江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等展示体系建设,建设完善一批教育培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考古研学基地,进一步提高传承活力。

  凌家滩的远古文明曙光、项羽霸王祠、伍子胥过昭关、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白《望天门山》、刘禹锡《陋室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众多卓越文化人物、事件以及光辉思想文化,是马鞍山长江文化传播的独特优势。为此,马鞍山在高水平办好李白诗歌节的同时,还举办“凌家滩文化论坛”,创作《小江豚归来》等长江文化系列文艺作品等,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

  同时,马鞍山还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举办长江文化主题非遗活动,通过教育引导、文艺创作、宣传展示、文化熏陶等,讲好长江故事,唱响长江之歌,让长江文化成为厚植家国情怀、凝聚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

  值得一提的是,马鞍山注重联动推进、多元整合,全面提升马鞍山长江文化综合实力。一方面,与沿江城市联动,强化与长江流域各省市文化体系共建共享,打造跨区域的文化交流论坛;另一方面,与重大战略对接,推动马鞍山长江文化走出国门,如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奖牌发布时,马鞍山推出《当冬奥会奖牌邂逅5000年前玉文化——探秘凌家滩遗址》中英文版,同步在全球传播,讲好讲活了长江历史和马鞍山文化故事。

  不仅如此,马鞍山还与社会力量衔接,建立政府、公共部门、群众联动参与机制,以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为重点,将长江文化元素符号嵌入节日庆典、民风民俗当中,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文化设施,营造具有长江文化特征的社会氛围,推动长江文化与品牌活动有机结合,创意策划长江音乐节、长江文化读书节、长江非遗美食节等,着力吸引游客和群众参与,增强了人们对马鞍山长江文化的识别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