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安徽
安徽
以美担当 美美与共
——安徽省美术馆致力于推出优质展览、精品收藏、多元公共教育
发布时间:2023-07-28 15: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3-07-28
  在安徽合肥,一座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白色庭院静卧巢湖之畔,很是雅致。这就是安徽省美术馆——安徽的文化新地标。从2022年5月25日建成开放以来,累计举办优质展览30多场,接待观众超过80万人次。“我们以优质展览为生命,以做好公共教育为使命,扎实开展精品展示,实现文化惠民、服务社会,以美为担当,推动新时代美术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安徽省美术馆馆长王岭表示。
  探索展览体系 推出精品展览
  7月10日,“敦煌壁影——壁画与数字艺术展览”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展。7月18日,5000张进馆预约门票5分钟内秒杀一空,美术馆只好再增加500张门票。
  展览现场,历代敦煌守护者所临摹的3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敦煌壁画作品庄重呈现,加上沉浸式数字艺术空间,将敦煌万象展现于观众眼前。“此次展览筹办了半年多时间。我们从美术角度出发,解构敦煌壁画的线、色、纹、布局、构图等,再加上数字技术手段和配乐,给观众呈现不一样的敦煌。”安徽省美术馆副馆长刘文杨介绍。
  2022年,该馆共推出“韩美林艺术展”“夏加尔物色之梦数字艺术展”“新安画派特展”“安徽现代美术名家作品展” “潘玉良艺术研究展”等15个精品展览。这些高质量展览既呈现了中外名家的作品,又多方位展现了安徽本土文化特色,让观众大饱眼福。
  开馆一年多来,安徽省美术馆办展质量已得到业界认可。“潘玉良艺术研究展”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新徽派版画中的徽州印象”入选2023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项目,该扶持计划项目在全国300个展览项目中只有10个入选。
  广泛动员 充实藏品
  近日,安徽省美术馆在建成开放一周年之际,举办了美术名家作品捐赠仪式,得到了美术界、收藏界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
  在此次捐赠活动中,知名画家朱修立将毕生创作的253件作品全部无偿捐赠。收藏家郝政夫妇捐赠了画家孔小瑜的精品《菜场所见》,这是他们花费数十万元购买的最为珍爱的藏品。此外,梅雪峰、梅纯一的后人梅嵒,黄叶村的长女黄道玉等纷纷慷慨捐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捐赠了其油画《红色沃土》。
  郝政夫妇接受采访时说:“不图任何回报,就是想为安徽文化的发展做一份贡献,以此激励更多人向公共机构捐献优秀艺术品。”
  “没有精品馆藏的美术馆不叫美术馆。作为没有多少家底的新馆,我们必须要努力去征集。”王岭告诉记者。“在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抢救安徽地域美术资源,策划了安徽美术名家系列专访活动,通过专访对老艺术家珍贵资料进行采集和研究。”刘文杨介绍。
  一年多来,安徽省美术馆共收到美术名家作品2300余件,涵盖国画、书法、版画、油画、漆画等,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为实现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奠定了基础。
  多元创新 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
  今年大年初五,“玫瑰人生——潘玉良艺术研究展”专场音乐会成功举办,名画之下,音乐相伴,来自社会各界的文艺爱好者齐聚安徽省美术馆,徜徉在艺术殿堂中。
  这是安徽省美术馆在春节期间开展的“音舞诗画”系列活动之一。现场观众尹潇回忆,通过音乐将潘玉良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让人仿佛回到画家生活的那个时代,沉浸其中。
  配套的美育活动是安徽省美术馆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的重要做法之一。该馆致力于成为公众欣赏美、交流美、研究美的“城市客厅”。在馆内艺术MALL区域,设有咖啡驿站、阅读空间、艺学小屋、乐陶工坊等,可以举办美育公开课、艺术沙龙等活动。同时积极探索智慧美术馆建设,努力建设一座“没有围墙的美术馆”。通过云数据中心、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构筑展馆导览、虚拟漫游、三维互动和观众票务服务、教育服务等功能,更好地提升美术馆的职能。
  安徽省美术馆还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并行的模式,努力扩展公共服务的受众面。2022年,累计开展公教活动45期,受益公众约10万人次。其中线下活动“皖美·艺术课堂”和“文化符号里的中国美”成为知名公教品牌,开发的“皖美·陶艺坊”“皖美 ·手工坊”两个板块,直接参与人数过千。
  如今,安徽省美术馆已成为安徽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艺术新空间,完备的硬件条件和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让其入选2022年全国“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孔令晖)